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河南90后大学生清明追思先烈

2015-04-06 08:1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在郑州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周恩来题写的8个大字金光闪闪。”  金钰锦告诉记者,柳岳继老人先后3次寄信给她,其中两次提及前去慰问杨靖宇烈士家属,“奶奶没有直接表明缘由,但是深深吸引着我去追寻杨靖宇烈士的生平事迹”。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在郑州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周恩来题写的8个大字金光闪闪。烈士纪念碑后的墓园内,长眠着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以及解放郑州战役牺牲的300多名烈士。

  4月5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红十字服务队的王勇在郑州烈士陵园纪念碑前,郑重地脱帽、鞠躬、献花……

  “去年清明节,我是跟随河南星火志愿团的退伍老兵们一起来的。今年,我组织了我们学校的18名志愿者。”1992年出生的王勇告诉记者,18名同学放弃了假期外出游玩的机会,当天早早在校门口集合,坐公交来烈士陵园,“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王勇说:“去年我大一,也是第一次去烈士陵园,那天见到一位80多岁的老兵,他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前来祭奠烈士,风雨无阻。我当时就很震撼,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纪念革命先烈,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王勇表示,以后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坚持来烈士陵园,把祖辈、父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上午9时左右,郑州的小雨淅淅沥沥,18名戴着白色帽子的志愿者开始在雨中捡拾垃圾,清理陵园小道上的卫生。

  而在前一天,郑州大学国旗护卫队100余人徒步近20公里,历经3个半小时,也来到烈士陵园举行了清明祭英烈活动。8名国旗护卫队队员缓步踏上台阶,向烈士纪念碑行礼并敬献花圈。纪念碑前,百名队员用誓词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我们在享受当前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了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带来的。”带队老师张威一边向大家介绍吉鸿昌、杨靖宇等先烈的英勇事迹,一边说:“我们要以护卫国旗为己任,以护卫国旗为光荣,以我们日渐丰富的学识做‘中国梦’的翅膀,以传递青春正能量做航标,以健硕的臂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担,传承民族精神,振兴中华。”

  队员党传奇告诉记者,正是敬仰先烈、热爱这面国旗,他在大一就加入了学校国旗护卫队,刚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眠。“一想到国旗上的红,都是革命英烈用鲜血染成的,现在这点苦累真的都不算啥。”党传奇说。

  线上开展的“祭英烈”活动也如火如荼。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后,网友通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独家制作的H5专题,为英烈敬献鲜花、留言寄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敬仰,共同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励志青春。

  郑州大学大二学生金钰锦是这个专题第8297129位向英烈献花的读者。金钰锦说,去年这时候她对革命英烈还没有太多感受,提到清明节,也只是会想到已故的亲人。但后来一次偶然的志愿经历,让她的想法和认知发生了改变。

  去年8月14日,在河南电视台举办的英模风采展上,金钰锦作为志愿者搀扶柳岳继老人上台。“第一次见到柳奶奶,我压根儿没想到面前这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英雄,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原型之一的柳岳继!一位历史人物突然就站在你眼前,看着她胸前挂满勋章的那一刻,就像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金钰锦说,仅匆匆一面,活动结束后互留了联系方式,便开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友谊”。

  柳岳继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上甘岭战役打响后,送弹药、送粮、抢救伤员。

  80岁高龄的柳岳继老人称自己是‘科盲’,她不会看彩信,也不太会上网。“我与柳奶奶一直保持着短信加书信的联系。”金钰锦说,“也就是和柳奶奶接触之后,我开始去参观烈士陵园、红色博物馆等,去学习体会革命战士的精神”。

  “追红承传精神继,激励精英品更优。求知报国为圆梦,不达目标不罢休。”这是柳岳继老人参加英模风采展后所作的《名校学子中原行》节选。金钰锦翻阅着老人寄给她的诗作说:“柳奶奶经常对我说,中国的崛起还要看我们这一代,我们年轻人是中国梦实现的主要力量。”

  金钰锦告诉记者,柳岳继老人先后3次寄信给她,其中两次提及前去慰问杨靖宇烈士家属,“奶奶没有直接表明缘由,但是深深吸引着我去追寻杨靖宇烈士的生平事迹”。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这是郭沫若为杨靖宇写的题词。不少到郑州烈士陵园祭扫踏青的90后大学生在此题词前驻足沉思。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率部队在蒙江县五斤顶子密林里与日军周旋了21天后,只剩下他一人。敌人劝降,许以高官厚禄,被杨靖宇用子弹回绝。敌人恼羞成怒,乱枪齐射,残暴地用铡刀割下了他的头,又剖开了他的腹。当一位日本军官发现杨靖宇的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树皮、棉絮时,都震惊了。

  “当我站在烈士墓冰冷的石碑前,历史情境就在眼前重演。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让我没法体会那是多惨烈的一场战斗——21天滴米未进!什么是‘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寸土不能丢’?杨靖宇坚持到牺牲的悲壮给了我最生动的回答!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要铭记那些伟大的生命,缅怀那些从容的英雄!”金钰锦说。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活动吸引青少年广泛参与

  中国医科高校师生清明前夕致敬“无语老师”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