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内涵建设创特色 示范引领铸品牌

2015-04-01 09:0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森英 董艳辉 田非 刘燕翔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学校努力实践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作品与产品对接,为企业培养德艺双馨的“金蓝领”,为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技能精英。学校紧跟区域经济产业布局,服务梧州电子信息新兴产业、梧州人工宝石特色产业,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和开展技术培训。
 

  原标题:内涵建设创特色 示范引领铸品牌

  ——广西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①上级领导在民族饰品基地参观考察

②电子综合实训室

③“彩虹桥系列”宝石首饰作品获得优异成绩

  绿城水都,百年商埠,青山之间,玫瑰湖畔,坐落着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82年,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评为“广西首批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定点的“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和“梧州市农民工培训基地”,2013年4月又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

  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紧抓机遇,锐意改革,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特色专业,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推进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学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内涵得到很大的提升。

  借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良好契机,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质改造教学实训场(所)室,增购教学实训设备,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持续增加。通过一系列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工作,两年来招生形势喜人。学校毕业生立足于广西,植根于梧州,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由于其素养良好,技能过硬,就业质量高,深受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实现了学校的招生、办学、就业的良性循环。

  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长期瞄准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各种层次的办学。定期邀请行业技术能手到校进行专题报告和技能指导,教师到企业接受生产实践培训并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培训。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学生实习机制和考核机制,增强校企双向服务,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学校践行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企业”的理念,积极与梧州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创设准职业环境。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对模具制造实训车间重新设计规划,重点建设一个集模具设计、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以及一体化教学实习工场。把相关机械加工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工场,按照工厂模式进行教学环境设置和布局,使学生对模具生产和模具结构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校努力实践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作品与产品对接,为企业培养德艺双馨的“金蓝领”,为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技能精英。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专业教学链与产业发展链的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成效显著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素质为本,德技并重;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总体要求下,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各专业积极探索,构建了如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重点专业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建设,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把“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引入教学,形成了一批如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车间组织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工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产学”一体化等紧扣专业、立足技能的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对各专业岗位能力、职业技能与素养要求的分析,建立岗位工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建设具有工作导向和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素质结构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一批优质核心课程。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业精技强”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优化“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专业骨干团队和“双师型”队伍为重点,从经费、途径、制度等方面创设条件,建立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尤其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两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上百人次赴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培训学习。

  经过努力,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一批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聘请了多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达90.2%。2013年4月以来,学校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结题几十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近百篇,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通过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以大幅提升,进一步为区域内行业和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学校已成为本地宝玉石加工、电子电器等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校积极深入开展扶贫培训,送培下乡,为梧州市苍梧、藤县等地区周边农民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两年时间有763户农民家庭主要劳动力参加了学校提供的技能培训,找到了工作;学校与梧州市扶贫办、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苍梧、岑溪、藤县、蒙山等县市的扶贫及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合作,为贫困地区开设技能培训服务站,釆取送“技能”到家、“随到随学”等便民培训模式。此外,学校还致力于对退伍军人、残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地方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了力量。

  学校紧跟区域经济产业布局,服务梧州电子信息新兴产业、梧州人工宝石特色产业,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和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园区及各类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自2013年10月开始,学校共有8批730余名学生赴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梧州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企业课程实践”,其中18名学生被企业聘请为“兼职培训师”。

  学校紧密结合梧州市宝石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专业对接产业,充分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将非遗项目特色课程及教材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同时与梧州职业学院等区内高职院校合作,引进优质师资。建立“民族创意工艺坊”,研发了上百款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项链、手带等产品,开发了上百款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宝石画作品。实现了教学产研一体,为区域经济产发展服务,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高质量人才。

  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成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多所兄弟学校到校学习交流,学校重点专业先后带动了梧州市职教中心多所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借鉴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改革思路和做法,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校的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内涵,创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发展。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二职品牌必将在八桂大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陈森英 董艳辉 田非 刘燕翔)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