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索研究生管理新路 从激励机制入手优化管理
背景
管理难,是高校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和制约培养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云南大学率先启动的研究生示范班级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话题
“它让我们的班级荣誉感增强了,班风、学风也得到了提高。”“示范班级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和引领功能。”
示范建设
为破解管理难题探索新路
说起研究生管理,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不同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学生相对分散、班级凝聚力弱”是研究生管理长期存在的最大难题,也是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2013年8月,云南大学率先“试水”研究生示范班级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启动示范班级建设,为的是加强研究生学风、班风建设,发挥研究生班级在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宇道出了启动首届研究生示范班级建设的初衷。
形成“志存高远、团结拼搏、精研学术、明辨事理、砥砺成才”的班级风貌是建设的目标。1年多来,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围绕班级党建思想政治、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班风学风等建设主题,20个班级1027名学生参与的示范班级建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活动超过200次,9个班级被评为云南大学先进班集体。
通过举办文心论坛、读书会、课件设计大赛、文化沙龙、系列主题讲座,示范班级用创新、用行动,诠释着“勤学”二字,研究成果量质齐升。例如,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班参与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生命科学院2013级微生物硕士班发表SCI收录文章15篇,第一作者发表国内核心10余篇。很多研究生主持和参与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开展党建思政活动和班级文化活动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共筑中国梦”学习交流、“时政热点知识竞答”主题班会、“暖春之行,愿爱永驻”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研究生们提升了自身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促进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坚持在“行”中引领示范,通过支教、田野考察、学习参观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们树立了实干精神,增长了才干。此外,在学习科研中,研究生们还学会辨别真伪、求得真知,在做人做事中更知善恶、明事理、辨是非。
整体思路
从激励机制入手优化管理
随着研究生扩招和专业方向细化,有些同学以为考上研究生就可以享受生活;有些研究生读到二年级了还是跟着感觉走,学习研究方向不明确,个人发展规划也不明确;有些研究生则忙于打工兼职挣钱;读研期间没露过几次面,和同年级的同学相见不相识,更遑论同学情谊、班级凝聚力……这些高校研究生的“众生相”,折射出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的难点。
云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窦志梅谈到,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培养模式不同,加上目标差距、个体差异等诸多原因,让研究生管理更复杂,面临的难题也更多,很难以同一种管理方式去管理所有的研究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管理的紧迫任务。
“研究生层次不一样,培养的目标也不一样。特别是学生比较分散,多元化特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更是管理中的软肋,班级缺乏凝聚力,不利于好学风、好班风的培育,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李建宇认为,对研究生的管理,应更注重指导和服务,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整体优化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从激励机制入手,促其健康成长成才。
业内人士认为,“研究生的管理,管与不管效果大不一样。”以云大为例,云大现在校研究生有1.7万多名,去年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就达到2600多名,是全省最多的。面对这一重要群体,如何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工作,增强其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让学生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缩小生源差距,切实提高素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云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出了开展示范班级建设,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创新设想。示范班级建设1年多来的效果显示:研究生们的凝聚力增强了,学风和班风改善了,同学间的交流增多了。正如参与学生所说:“感谢学校搭建的这一平台,让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个人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云大这一破解难题的创新探索,还将为其他高校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引领带动
薪火相传弘扬好班风学风
“示范班级建设增强了凝聚力。作为班上的一分子,现在大家人人争先,不敢说做得最好,但至少不拖后腿。”云大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研究生班班长张伟告诉记者,示范班级建设中开展的爱国爱校教育,党员与非党员的一对一联系制度,不仅使同学们关注时事政治,也对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级会计专业硕士班从入学开始就与其他班级有着很大区别,首先是学生数量多。”该班班长宁滢介绍,班上有70名同学,在职学生有17人,并且全日制同学和在职同学上课时间不同,平时的交流都不多。示范班级建设中举行的交流活动,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和在职的师兄、师姐们交流真的带给我们很多经验和启示。”宁滢颇有收获。“全日制硕士的生活圈子就是学校,与工作过的人交流,视野立刻不同了。”该班学生字艳芳表示。
外语学院2013级英法翻译硕士班的付紫菡同学深有感触:“这项建设特别好,让我们的班级荣誉感增强了,班风、学风也得到了提高。”“示范班级建设周期尽管只有一年,但是我们将把这一年来所形成的优良学风班风坚持下去,发扬下去。”参与示范班级建设的同学纷纷表示。
“首届我们完成了20个示范班级建设,第二届正在建设的示范班级达到26个,我们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纵向覆盖全校所有研究生班级。通过发挥示范班级的引领带动作用,让研究生在加强自身学习、科研的同时,更增强班级荣誉感、凝聚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窦志梅介绍。
“学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思想文化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作用,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者、推动者和自觉实践者的角色。示范班级建设营造了研究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创先争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示范班级建设也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和引领功能。”李建宇对示范班级建设寄予厚望。(本报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