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大校长张荣:世界需要儒家文明 世界需要中华文化
“世界需要儒家文明,世界需要中华文化”,21日,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会议上如是表示。3月21至22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儒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高端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孔子研究院和孟子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专家共同研讨了《中华礼藏》、《儒藏》、《朱子文献》、《十三经注疏汇校》等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需要各参与学校协同研究的部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泽逊表示,儒家文明是世界遗产 需海内外协同研究。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
世界需要儒家文明 世界需要中华文化
张荣在理事会的发言中表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实践表明,古今中外,国家的强盛必然与文化的繁荣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大国,之所以在短暂辉煌之后即归于消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文化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人类历史上成为文明传统从未中断、不断再创辉煌的民族,重要原因就是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入到21世纪以来,儒家文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推崇,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孔子热”、“汉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儒家文明的价值日益凸显。事实上,在面临着深刻危机的当今世界,人们纷纷在寻找出路,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中国,有人甚至希望用汉学来拯救世界。世界需要儒家文明,世界需要中华文化。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泽逊:
儒家文明是世界遗产 需海内外协同研究
杜泽逊表示,儒家文明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文明是渗透在中国人现实生活中,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日益凸显。
“协同创新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客观需求”,杜泽逊教授认为,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或社会团体间的“无缝”合作,可以资料共享、避免重复性整理、提高效率。
“开放的今天,孤立地作学问已经不可能,协同创新是未来学术发展的方向,也为学者提供多角度的学术研究。”杜泽逊介绍说,目前海外儒家经典文献的回流和回归也为儒家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重要材料。山东大学正在推动的“全球汉籍合璧”,目前已与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多国图书馆初步商定珍藏典籍交流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儒家经典不是死物 中国文化长期受激进主义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朱杰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学术、中国的文化长期以来受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被破坏的很厉害。
“长期以来,受激进主义学术思想、文化思想的影响,我们自己的传统被瓦解。儒家经典被瓦解成死的历史史料。但是儒家经典难道就是死的史料吗?当然不是。儒家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被瓦解,甚至于被抹黑了。”
朱杰人表示,现在国人的价值体系已经全盘西化,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逐渐被瓦解。大众议论的关于国人缺乏信仰,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等道德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不自信。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人们再富有,也只能是西方价值体系的尾巴。
据了解,出席本次论坛的学者大都是学术精英,不乏领军人物。与会学者着重讨论了近期从事的重大科研项目,探讨就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合作的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说,本次论坛集中检阅了儒学文献整理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小健认为,目前的许多社会问题产生根源都是道德伦理的崩坏,研究儒家典籍是为了从中寻求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表示,在儒家文明的研究中协同创新可以集中优秀学者的集体力量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记者 王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