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研经费管理要按科研规律办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呼吁:
科研经费管理要按科研规律办事
本报讯(记者 翁小平)“不论是中国科协的调查还是财政部门的审计都说明,我国的科研经费严重流失,真正用于科技开发的比例低,而用在开会、出差、接待上的比例竟然高达75%以上。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亟待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改革,应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日前建议。
王战表示,当前科研经费管理的行政化取向明显;科研管理规定众多、缺乏统一性;科研经费预算刚性太强、不符合科研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科研成本核算不全面、成本补偿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工资性收入中的智力价值普遍没有得到充分保障,项目负责人通过不同渠道申请的科研经费,因项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支出相互交叉难以区分各科研项目支出,致使支出的真实成本难以计量。
对此,王战建议,首先,要实现从规范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范式转型,从政治角度看,作为国家财政组成部分的科研经费,支出又必须符合公共财政的使用要求,必须接受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从科学角度看,科研经费管理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科研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必须有利于激发与保护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两者之间统筹兼顾,这是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的关键。
其次,科研投入应从传统的“以物为本”转到“以人为本”,通过科研经费绩效支出增加人力资本补偿,突破科研经费中劳务费比例限制。一是除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对劳务费有明确规定的纵向课题外,所有财政经费类课题(含国有控股企业委托课题)的劳务费比例,可达到项目总金额的50%;二是安排一定比例的“绩效支出”,不超过课题经费总额的5%,统筹用于本课题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
再其次,深入推进科研院所的深化预算改革试点,应允许科研院所申请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通过统筹考虑3年本级政府可用财力和支出需求,按照“近详远略”原则同步编制后两年收支计划,提前确定3年分年度的收入安排和支出重点;以后年度在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第二年预算和后两年收支计划,依次类推,滚动编制。
最后,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在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并通过后补助、奖励等方式与项目预算安排动态“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