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改革创新建精品 校农联合育人才

2015-03-11 09:0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申海香 晏素珍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个,与9家农业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并接受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实践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原标题:改革创新建精品 校农联合育人才

  ——武威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设纪实

  武威职业学院从2010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至今,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是在国家“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紧密结合武威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开设的专业。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构建了“校农联合、一体三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成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获得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材8本、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830多人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7%以上,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按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院与7家农业企、事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成立了有企业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农联合、一体三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与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吻合。农业经济系积极与当地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开展技术服务;深入农业企、事业单位调研,根据设施农业生产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设施农业生产过程,构建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体系,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将职业资格和技能标准物化到课程内容中,建立学习领域,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相融通;在课程内容上,引入设施农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构建学习情境,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努力使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技术同步要求,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通;在教学模式上,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保证学生训练匹配企业岗位技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通;在教学环境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将课堂设在实训基地,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增加生产实训项目,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厚德长技”,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校农联合,一体三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管理,提高校内、外实验实训质量,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创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厚德长技、和谐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目标。“三融通”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展开,从微观到宏观,从课程内容到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和学生以后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技术和岗位标准等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现职业素质教育全程化

  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技术进步需要,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运开发机制,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分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再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构建,而是根据能够促进职业能力有效提升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参照从“初学者到熟练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阶段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排序。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领域两大部分,职业岗位能力领域由岗位基本学习领域、岗位核心学习领域、综合素质拓展领域和岗位拓展提升领域四部分构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了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适应设施农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设施农业生产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农业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建造与维护、园艺植物栽培、环境调控、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田间试验与统计、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农产品营销)、园艺植物的季节性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使课程体系更能体现工作过程系统性。

  通过基本素质领域的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体现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领域学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相关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和实训基地,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相融通,从而实现职业素质教育全程化。

  理实一体,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该专业积极探索实施任务驱动和行动导向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信息与自己搜集的资料,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为学习过程,教师成为引导者、咨询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共同参与和探讨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了19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开发了8门优质核心课程、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编写出版了8本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教学改革方面论文20余篇,1项教改项目获得了2014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建成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1个,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四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规范了教学行为,保障了教学质量。

  专兼结合,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始终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打造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现有35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兼职教师15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13人,大学学历6人,2名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是学院学历层次极高的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2011年至今,共有60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不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农业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挂职锻炼累计时间达一年多,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参与8门优质核心课、5门院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8本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材、教学资源库等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和科研能力。通过骨干校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素质教师17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了100%,1人获得甘肃省优秀教师和甘肃省“园丁奖”;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甘肃省教育部门授予“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是学院首个省级教学团队。积极收集当地农业、行业专家的资料,建立了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的15名兼职教师均为农业行业专家,其实践经验丰富、掌握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邀请兼职教师承当教学任务,使兼职教师上课时数达到了50%以上。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关系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训条件的建设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不断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改进实践教学环境。先后投入446万元建成设施农业工程制图室、104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分析测试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组织培养实训室,极大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了240多个实训项目,实验实训开出率高达98%,开展了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植保工、插花员、食品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达830多人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个,与9家农业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并接受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引入企业文化,完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推行“7S”管理新模式,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实践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先后与武威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德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和《共同培养师资协议》,与合作单位积极开展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开展技术服务,进一步推进了产教融合。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吸纳农技部门、科研单位、农业企业,以“一园四区”为基本框架,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核心示范园,共建农作物技术研发示范区,共建现代设施农业果蔬示范区,共建设施农业蔬菜种植区,共建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区,集中了设施、设备、技术、人力等优质资源,从而形成强大的技术集成平台,集中谋划和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生产经营和教育教学。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以自身办学条件为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为宗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利用专兼职教师资源及场地资源等优势,为合作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实行校企合作,为区域内企业发展输送人才,目前已为当地农业企、事业单位输送了189名优秀毕业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开展了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植保工、食品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达830多人次,过关率达98%以上。成立了蔬菜技术服务团队、花卉技术服务团队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团队,进行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设施农业技术培训600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给农村,大大提高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办了校办企业——武威市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项目《阳台小菜园、花卉组培》项目获武威市“邮储银行杯”青年创新大赛创新创意组三等奖。

  武威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以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学院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促进专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设施农业人才,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学历+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申海香 晏素珍)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