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 李丹阳
当年那些压岁钱,都变成我的创业基金了
我去年大学毕业,现在已拥有一家公司,主要做英语口语培训、留学咨询,第一笔创业基金用的就是积累下来的压岁钱和零用钱。
我老家在四川,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学时,每到假期爸爸就带我参观他工作的地方,体会他上班艰辛。我理解父母难处,得了压岁钱都交给他们,用来交学费、买学习用品。到了初高中,男孩子难免叛逆,认为抚养我是父母义务,不该用我的压岁钱支付学费。
爸爸跟我说:“没错,未成年时抚养你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愿意也有能力支付你的学费。当你满18岁成人了,从法律上来说我们的抚养义务已尽,你该怎么办?压岁钱可以你自己管理,教育费用可以不动你的,但你要会管理,把压岁钱存起来。今后成人了,想出国、旅游或创业,至少有一笔基金。”
现在我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第一笔创业基金用的就是这笔压岁钱。
专家说法
压岁钱大战也是权利之战
家长可适当放权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高级专家廖桂芳认为,如今压岁钱已演变成家长与家长间的变相馈赠,多少存在礼尚往来性质,家长可以让孩子理解这层含义。虽然压岁钱是给孩子的,作为监护人,家长有权帮助孩子管理、支配。
廖桂芳表示,孩子表现出的抗议其实更多是在争取自己权利,渴望从大人那里得到更多支配权。家长可以适当放权,比如放开压岁钱使用权,将大份资金作为教育理财资金,告诉孩子这是他今后的教育费用,小份交由孩子自己管理,同时约法三章,使用要经过父母同意。
廖桂芳认为,家长应从小引导孩子,压岁钱并不是暴富的途径,而是一种传统礼节。过多的资金容易助长孩子不劳而获心理,未劳动就获得一大笔钱,会让孩子觉得赚钱很容易,不利于养成节俭习惯。(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