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让一个学生“跛脚”毕业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导师制学生活动项目,强化专业通识教育,执行“最严规定”约束学生行为习惯,多个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让一个学生“跛脚”毕业。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马国平
日前,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来到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次性与该校563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这意味着,该校机械、汽车、电气等相关专业约1/4的学生提前找到了工作。
“去年,我们进入上海大众的毕业生有312人,其中57名已经成为班组长。”该校党委书记成立平高兴地说,近年来,学校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让一个学生“跛脚”毕业,学校毕业生在市场上走俏。
导师制发展学生兴趣
在学校,很多学生变化很快:来自农村的机械制造专业1201班学生丁飞,以前很腼腆,见生人就脸红,现在成了社会活动能手,还当上了系学生会干部。机制1209班学生刘泽华刚入校时,电脑组装、网络维护技能几乎是空白,现在成了学校局域网维护、计算机房设备维修高手。
这些变化的原因在哪里?
院长杨翠明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学院借用研究生“导师”概念,推广导师制学生活动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社团,规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要求,所有老师都要与学生交朋友,指导和参与学生课外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加入一个社团或者协会,让每一种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引导和发展。目前,全校有400多名教职工担任学生活动导师,900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开发了426个学生活动项目,其中依托所学专业开发的专业活动项目小组占整个活动项目的60%以上,这些活动项目既有专业学习类的,也有体育类的,还有游戏娱乐类的。
杨翠明带头参与,组建了“校园鸿志活动小组”,几名组员入选年度“校园十大孝子”;老师腾云带领义务维修学生活动小组深入附近社区和农村,为街坊乡亲累计检查和维修家电1000多套……
专业通识教育打牢地基
数控技术专业基础知识题库、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题库……副院长李玉民给中国教育报记者抱来一摞书本,这些是该校专业通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李玉民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高职学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也比较注重人文通识教育,但是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考核标准。很多学生尽管技能过关了,但专业基础知识比较单薄,毕业后职业生涯拓展受到较大限制。
近年来,该校加强了专业通识教育,并从2013年开始,花了一年时间编写了25个专业的通识题库,并要求所有教师将相关知识融入本课程的知识点和考核点。这些题库向学生公开,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学习与练习。
该校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须通过专业通识题库的考试,否则不予推荐顶岗实习岗位和颁发毕业证。学校为此开发了专用的考试平台,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关知识,即可申请参加考试。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三学生伍凯说:“我们在校学习时间比较短,对本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更好的认识。”
“最严规定”见实效
所有不文明和有违纪问题学生,取消助学金评定,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及组织发展资格。已评定的奖助学金停止发放;所有检查、查处的学生和问题,一律进入学生诚信记录……
这是该校出台的规范学生行为的规定,一经出台即在学生中引起了震动。“用人单位一看你的诚信有问题,他们便会掂量掂量,这直接关系个人前途。”汽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王小龙说。
学院纪委书记程桂珍说,许多高职学生进校时基础较差,有网瘾、烟瘾的学生很多。为此,学院近年来全面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并出台了“史上最严规定”,针对学生校园抽烟、上课不带课本、迟到早退旷课、垃圾乱丢乱扔、就寝晚归逃夜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检查,对违纪问题给予纪律处分。
从小处着手,从严着手,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言行举止礼貌周到,寝室卫生干净整洁,食堂用餐主动排队……“现在班上最调皮的同学也有了大学生的样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张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