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复旦投毒案终审,反思不能停

2015-01-08 11:00: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熊丙奇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复旦投毒案1月8日10时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被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边强调法制、规则,一边强调爱心、关怀,才可能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有法律责任、道德情怀的合格公民,有效减少学生恶性伤害案的发生。
 

  复旦投毒案1月8日10时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被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

  这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已经终审。不论判决结果如何,社会都应该尊重法律的判决,这是犯罪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成熟的法治社会应该有的法制意识。两个名校高材生在这一案件中的生命陨落令人嘘唏。但是,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反思却不能停。就在去年年底,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状元校区内,因一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被校督查队扣分后引发多名学生纠纷。在肢体冲突中,一名16岁男学生不幸身亡;而在今年元旦小长假后的第一天,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几名身穿校服的女生,将一名女生围在屋内,轮流对其扇耳光,据了解,视频中的女生为衢州江山二中的学生。

  诸多迹象表明,发生在同学间的暴力伤害事件还呈高发之势。学生们并没有从引起全国高度关注的恶性伤害案中,吸取教训,而有关的教育也没有紧密跟上。

  学生伤害案频发,在笔者看来,与缺乏三方面教育有关。

  一是法律意识、规则教育。虽然我国大中学校课堂中,都有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法律意识,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责任感。就像复旦投毒的学生,反复辩称自己是开玩笑,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严重犯罪。事实上,在中小学中,涉嫌违法犯罪的恶性恶作剧,也确实不少,比如,同学上课站起来回答教师问题,有同学悄悄把凳子移走,结果导致同学在坐下时严重摔伤。而对于这些恶作剧,往往都被学校从保护学生出发淡化处理。而实质上,这是严重伤害事故,应该追究当事学生的法律责任。由于没有严肃追责,结果学生并没有形成牢固的法律责任意识,也不把规则当回事。

  二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要义,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人格尊严,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这应该是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堂课内容,告诉学生不要伤害他人,也不要被他人伤害,学会保护自己。可是,我国这方面的教育,却很薄弱,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更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甚至为取得高分,老师和家长会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形成生命尊严的意识,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很细微的矛盾。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怎可拿生命开玩笑?怎可视同学生命为草芥?

  三是心理教育。分析我国学生间的伤害案,大多可以看到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20%,心理问题是由学业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等引发,但遗憾的是,对于这些问题,舆论多以道德进行批评,而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这是无济于事的。更应该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而就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难以普及、关注每个学生身心的问题。

  令人忧虑的是,在每起恶性事件之后,都有相应的反思和呼吁,可现实情况并没有在恶性案件发生后有所改观。还有很多人用高分、进名校作为人才成功的标志,严重忽视知识教育之外的教育。要重视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这需要我国大中小学教育进行全面的调整。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要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关注学生分数之外的其他教育,而对于高等教育,则需要摆脱功利教育追求,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给学生人文关怀。一边强调法制、规则,一边强调爱心、关怀,才可能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有法律责任、道德情怀的合格公民,有效减少学生恶性伤害案的发生。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