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中高职衔接亟须系统设计

2015-01-05 09:0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李华 绘  中高职衔接试点迎合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需求,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
 

  原标题:中高职衔接亟须系统设计

李华 绘

  中高职衔接试点迎合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需求,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早已脱离了在“点”上试验的概念,一哄而上,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亟须统一的、系统的设计。

  ■兰小云

  近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的试点蓬勃发展,出现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本3+4分段培养、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贯通等各种模式。在东部某省会城市,4年时间,试点院校和试点专业分别由7所院校、4个专业发展到现今的56所院校、47个专业,招生计划也由480名扩展到5500名,该省的试点项目在两年时间内也由71个发展到422个。

  这些试点迎合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需求,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早已脱离了在“点”上试验的概念,一哄而上,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亟须统一的、系统的设计。

  各自为政的衔接问题重重

  问题一:规模扩张与生源质量的矛盾。中高职衔接模式在刚开始试点时一度受到了考生的追捧。如前面提到的东部某省会城市,2010年是试点第一年,480个中高职衔接招生计划吸引了超过7000名考生报名,录取平均分超过普通高中分数线,平均录取比例高达15∶1。之后几年,招生计划从480人,增加至1000人、1378人、3117人和5500人,逐年大幅增长。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多,该模式的优势逐步弱化。至2014年,最低投档控制线360分,仅比普通中专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高10分。生源的快速扩张带来质量的不断下降,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极大的担忧。

  问题二:课程难度与学生年龄的矛盾。笔者对某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一些课程的难度较大,超出了学习能力范围。中高职衔接,必然要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有些原本在高职或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被提前到低年级,特别是理论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过高。

  问题三:长学制与学业灵活选择的矛盾。对试点专业学生跟踪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不具有指向性。对于“您出于何种原因报考本校本专业”这个问题,只有两成的学生表示是因为“专业兴趣爱好”或“职业倾向”,其余均是出于“中高职衔接”或“父母或中学老师推荐”。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衔接培养的学生通常会觉得比普通中职生优越,第一年对学校和专业有一定新鲜感和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从第二年开始,学习热情普遍下降,出现厌学现象。可见,衔接模式虽然构建了一种新的学制体系,打通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之路,从而获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但由于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其价值观、职业观尚不稳定成熟,衔接培养过早限定了学生的专业选择,而较长的学制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倦怠。

  问题四:资源共享与院校壁垒的矛盾。资源共享是衔接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试点院校通常都组建了衔接培养工作机构,定期联合开展活动。但这些活动对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推进作用并不大,院校间的师资、实习实训资源共享也不乐观。这是由于,一方面地理距离造成了两校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不便,另一方面两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对中职校来说,与高职、本科衔接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保证了生源和质量,但对高职和应用本科来说则不然,一是年限的缩减使其学费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二是衔接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缩减了其可选择的生源范围。在实施中,中职学校希望学生都能顺利转入高职阶段,而高职院校却希望转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全都合格。因此,试点中往往发现,中职校的积极性特别高,而高职和本科的热情却并不高。

  此外,中高职衔接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目前的做法主要是试点院校依靠自身师资力量和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开发,即便是同一专业的不同试点院校之间也是如此。这种各自为政的开发方式造成大量的劳动重复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通用的文化基础课程开发方面。

  问题五:一体化与层次界限的矛盾。现有衔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让有意试点的院校自行结对,选择试点专业,制定试点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在具体操作中,试点院校都比较好地从一体化培养的角度设计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较好地实现了同一专业方向的一体化培养。但这种一体化设计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培养界限模糊,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整体构建。其互为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也只适合在试点院校中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衔接需地方和国家统筹设计

  反思职业教育现有的衔接模式,笔者以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根本不在于形式,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之间的衔接。这种衔接不应由试点学校自行来完成,而应上升到国家层面至少是地方政府层面,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方面来共同完成。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首先,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统一规划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等层次上的专业布局,形成与各行业产业链相对接的专业布局结构。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内部有机衔接的基础。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抽调各级职业院校同一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或负责人,会同行业、企业专家,根据行业中各层次的人才规格要求,明确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各自对应的技术等级和标准,准确描述与界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与任务。这是职教体系内衔接的必要前提和逻辑起点。

  再其次,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统一的适用于本地区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设置课程,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同一专业或同一类专业的各级职业教育之间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自成体系。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公共基础课可以由教育部职教司组织专家统一制定;专业课程则可以以区域为单位制定。当专业结构、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完成后,各级职业院校所要做的就是按照标准实施教学。

  最后,要实行专业归类对口招生报考制度。对职教体系内的衔接来说,对口招生无疑是衔接的纽带和桥梁。需要改革现有的高职(含应用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制定高职(含应用本科)生源应以对口招收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保证各层次专业教学标准的真正有效实施,推动职教自身体系的形成。

  总之,同一专业或同一类专业,只要做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之间培养目标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课程及教学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了,一个常态化的体系也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业选择和成长路径也将更加多样。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形成上下衔接的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纵向两轨并行、横向互相沟通的教育体制才能得以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也将得以提升。

  (作者系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高教所所长)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