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关于争议的争议

2013-07-25 09:14:18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根据当时的收购报告,恒生人寿的净利润占恒生银行净利润的比重大约为5%,也是非常小。从2012年恒生银行的利润表看,其保险投资收益净额为109.25亿元,保险索偿净额及保单持有人负债变动为-122.35亿元。
 

  第一,关于恒生的混业经营。本文为了简化问题,以让绝大多数人一目了然银行的经营情况,因此没有多谈恒生的混业经营。事实上,香港绝大多数的银行都是混业经营的,恒生银行主要的多元化业务就是恒生人寿(恒生证券利润贡献极小)。在2007年7月以前,恒生银行持有恒生人寿50%股权,当年7月恒生从汇丰手中收购了另外的50%股权,作价24亿元(港元,下同),也就是说当时整个恒生人寿的市场价值为48亿元。而在当时,恒生银行的总市值接近2400亿元。由此可以估算出恒生人寿占恒生银行总价值的2%,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根据当时的收购报告,恒生人寿的净利润占恒生银行净利润的比重大约为5%,也是非常小。

  另外,从2012年恒生银行的利润表看,其保险投资收益净额为109.25亿元,保险索偿净额及保单持有人负债变动为-122.35亿元。同时,恒生人寿还有28.5亿元的净利息收入和服务费收入,再加上其他业务收入中8.15亿元的“有效保单现值变动”收益,四项合计为23.15亿元。这对于恒生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而言,占比很小。何况,开展寿险业务本身也是要占用大量资本的(有法定偿付能力充足率等限制,财险业务甚至已经被恒生卖掉了)。由此可见,寿险业务并未提高整个恒生银行的盈利能力。香港的银行开展诸如保险、证券之类的业务在香港市场是司空见惯的,这些业务大多是起补充和完善整个金融服务链条的作用,并非核心的盈利单元。

  第二,对于加权风险系数,两地规定略有差异,不过这个差异绝不至于导致同样的一家公司风险资产相差一倍以上。比如香港按揭贷款风险系数为0.25,内地为0.5。恒生银行2012年按揭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为25.7%,这个比例跟内地银行差不多,由此产生差异的风险资产大约12%,而民生风险资产回报率只有恒生的三分之一。可见,会计规则只占了一小部分因素而已。此外内地新办法规定小微贷款风险系数为75%,央企风险系数为100%。法规本身的合理性也是个问题,但看问题还是要抓大放小。

  第三,关于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在内银中列示为非息收入(包括联营公司投资收益)。恒生2012年应占联营公司投资收益为53.8亿元(主要是对兴业银行的投资收益),不要忘了投资收益是需要成本的,也就是要消耗资本的。恒生2012年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联营公司权益为246.5亿元,这意味着其投资收益率为21.8%,跟恒生本身的ROE相当。也就是说投资收益本身没有提升恒生的盈利能力。

  第四,关于物业重估损益,恒生2012年物业重估增值7.76亿元,占净利润比重4%,不足挂齿。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