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重启IPO:能不能让挑战变成契机?

2013-07-24 09:06: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赴银河证券专题调研,听取银河证券汇报H股上市情况,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建议意见。一再挪后IPO的重启,监管层的主要考量,当然是为了根本改善并且提振中国资本市场。
 

  ⊙郁慕湛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赴银河证券专题调研,听取银河证券汇报H股上市情况,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建议意见。报道说,此次专题调研未涉及银河证券A股上市事宜。与此同时,近日有券商被监管层要求填写保荐企业财务信息反馈。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有效期是半年,即使延长也不过是7个月,而目前80多家已过会企业中,大多数公司的财务数据还是截至2012年底的。如果本月底这些已过会的企业新股不能发行,那么IPO重启势必再要向后延迟,已过会的拟上市企业也必须重新填报最新的财务数据。

  将上述两个消息联系起来,可以推断出沪深股市的IPO不会很快重启。也正是IPO重启将延迟,使市场资金面压力减轻,成为昨日大盘猛涨的原因之一。

  一再挪后IPO的重启,监管层的主要考量,当然是为了根本改善并且提振中国资本市场。可是,在现有证券法的框架下,IPO的审核权、新股的发行条件、发审委制度都不可能大改。换句话说,除非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证券法相关条款,新股发行制度没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按目前的改革方案,证监会已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并打破了行政审批的特权,这已很不容易了。

  A股在熊市下运行已六年了,而眼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样的基本面决定了行情不可能持续走强。而目前已过会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有83家,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600亿元。以当下的市场心理,这83家上市企业筹资600亿的规模短期之内涌入市场,A股大盘恐怕是难以招架的。这可能是监管层一再推迟IPO重启的又一重要考量。

  而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形势下,各企业的经营势必会发生较大变化。即使那些已过会的等待新股发行的企业,也难保都能挺住。要知道在这些已过会的企业中,属传统行业的超过二成!延迟重启IPO,重填过会企业的最新财务数据,可能会淘汰若干拟上市的企业,减少重启IPO上市企业的筹资规模,减小对市场的冲击力度。但IPO一旦重启,不可能马上关闭闸门。第一批已过会的是83家企业,后面排队的有700多家。重启IPO对A股市场的资金压力是注定的。

  根据目前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所作的改革方案,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上市企业恶意圈钱。反过来,在当前的市况下,尤其是中小股民因一再“被圈钱”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市场心理支配下,新股发行价格很可能达不到合理价位。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启IPO固然会冲击现有的A股市场,可现有A股市场同样也阻碍了IPO的重启。

  证券法若能修改,从法律上来保证新股发行的公开公正公平,这当然好。可人大修改法律程序复杂,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是个很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A股市场新股发行事实上已暂停了将近8个月。IPO的暂停,虽然暂时稳定了A股市场,但长期停止IPO是不正常的,这非但不能持久地稳定资本市场,而且会使A股市场变得死水一潭。

  笔者由此不禁想到,IPO若能在巨大的市场下重启,能受到足够的约束,未尝不是好事。起码这要比中小投资者“被圈钱”要好得多,因为无论如何这总是在重建市场的信心。而且,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新股在业绩真实性、成长性等方面均有保障,完全可能在随后收益率会出现反弹,从而带动大盘触底反弹,进而使IPO重启成为扭转A股市场长期萎靡不振的契机。

  因此,重启IPO一拖再拖总不是办法。现在就看我们到底能不能让回报投资者成为IPO改革的核心和IPO重启的前提。假如有了这个前提,那沪深股市数千万投资者就不会害怕IPO重启,市场也会积聚起足够的承受力。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