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创业板大宗交易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1至6月,创业板大宗交易成交数量为16.03亿股,成交金额为231.94亿元。无论从成交数量及成交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数额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年每年成交的数额。
创业板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的大幅上升,也与创业板指数在上半年的飙升密切相关。长期关注大宗交易的方正证券研究员宋一宁分析,从过往经验来看,创业板公司大宗交易成交量变化与创业板指数高低的关系较为密切,大宗交易量逐月上升与创业板指连续攀升同步。
相比主板上市公司,创业板公司中PE(私募股权投资)及创投的持股比例更为可观,出于收益回报以及时间成本的考虑,在创业板指数及公司股价飙升的前提下,减持欲望自然更为强烈。
业内人士分析,以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在市场回暖时充当大宗交易主角,需要理性看待。无论是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操作便捷度考虑,在不失控股地位下,大股东选择股权减持这种途径来筹集资金都是最优选择。另外,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以改善自身现金流,还可以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兼并收购等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项目。(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