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机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从本月上旬至9月上旬,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机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
3年查处7000辆非法营运车
我市历来重视机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2008年至今年5月,全市共整治重点地区4800多个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7000多辆。目前全市客运市场健康有序,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然而,一些团伙性和残疾人非法营运组织化、规模化趋势愈演愈烈,成为运输市场发展和群众安全出行的“毒瘤”,切实开展专项整治刻不容缓。
车站是打击重点区域
此次我市成立由交通、公安为主,信访、市政、工商、质监、残联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队伍,以非法营运相对集中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码头、商圈、重点旅游景区、国省道干线等区域为整治重点,重点打击四类违法对象:组织化非法营运、跨区域非法营运以及群众举报、影响恶劣的“黑车”;职业性非法营运人员和“羊儿客”,以及非法营运“保护伞”;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聚众闹事、阻挠执法和暴力抗法的组织者和牵头人。
为期3个月的专项活动包括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和督查总结三个阶段。
协助查破案件有奖励
为了确保整治效果,各区县将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积极提供线索、协助查破非法营运车辆案件的群众,给予奖励。交通部门对具备从业资格的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事非法营运的,予以从重处罚,实施一次计20分的诚信考核计分管理。综治部门将负责把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区县(自治县)“平安重庆”年度考核内容。
会议要求,各方强化帮扶疏导,确保专项整治实现人性化与法制化相结合。各区县(自治县)应认真研究制定机动车非法营运人员疏导方案,从免费技能培训、就业帮扶、落实低保、特殊困难救助等方面解决退出非法营运特殊困难人员的实际问题。
副市长凌月明、王立军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