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句流行话。到了昌都,城镇的发展状况,似乎也停留到了那个年代。也许昌都的发展要跟上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快车道,真的需要“先修路”。
记者亲自体验了昌都的公路。绵延在三江流域横断山脉的昌邦公路,几里看不到一辆车。但是车速也就只有30公里每小时。盘山前进的砂石路面,每前进几里,就被山上冲下的泥石流盖住。有时候,比车子还大的整块巨石,就站在马路中央。向悬崖下的澜沧江投下一瞥,心中不免凉飕飕的一惊,任何小的意外,都可能让这次旅行变成生死之行。
这是昌都地区雨季公路的通病,每年从6月开始,7、8、9月份,小雨小滑坡,大雨滂沱则可能路基塌陷,10多天通不了车。
刚上任两个月的昌都地区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张宏军,对于交通运输工作最大的担忧有这样的描述:“最怕下雨雪。我地区国省道、农村公路大部分依山傍水,一遇下雨雪,公路易发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交通中断,这是我最怕的事情”。
防震抗灾,交通是生死线
2008年5月12日,四川北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与昌都直线距离600多公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最高震级7.1 级,震中与昌都直线距离200多公里。
2010年7月28日,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4.8级地震,震中于昌都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
“我们感觉到从汶川到玉树,大型地质灾害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邦达机场离城区远,如果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无法营救,物资也运不进来。”昌都地区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吾金平措,在7月21日,与中央重点网络媒体的见面会上,表达了对地震灾害的担忧。
昌都地区交通的现状是,在全地区公路总里程9164公里中,柏油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其他都是砂石路面。138个乡(镇)中7个乡还不通公路。有约三分之一的村还没有通公路。
由于地形复杂,山高水险,昌都的村间、乡间公路,不似内地的公路四通八达,某个路不通,还可以绕道。昌都地区都是断头路,路一旦被阻隔,车辆就必须原路返回,等待路面恢复。
这样的交通现状,昌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交通必然被切断。人员无法疏散、物资不能大批运进来、营救人员无法抵达展开营救。因此昌都地委行署对交通现状无法应对防震抗灾的担忧,不能不说是未雨绸缪。
编辑: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