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
破解WTO僵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政府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克服了重重困难,全面履行承诺,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放宽服务和对华投资的限制,修订了大批的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中国外经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性。
重要议题
从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正式启动多哈回合谈判以来,各成员在谈判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农业、非农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谈判分歧众多而且难以弥合。经历了2003年坎昆部长会议的失败后,各成员在2004年7月底就农业和非农的基本框架达成了协议,曾一度使很多成员精神为之一振,似乎对最终结束这一轮谈判增强了信心。但是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谈判机构涉及的问题更加深入和具体时,尤其是在讨论农业与非农产品建立谈判模式并涉及大量具体数字时,由于直接关系到各方切身经济利益,谈判难度进一步增大。
议题达成协商
由于多哈回合谈判涉及议题很多,要在148个成员中就所有议题达成协商一致绝非易事。由于各个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利益关注、文化传统、社会理念等差异巨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很难在短时间内理出头绪。如果以最简单的方式概括谈判僵持的原因的话,似乎可以归纳为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大幅度削减农业补贴和改善市场准入方面缺乏政治意愿是问题的关键。
贸易造成严重扭曲
农业谈判是这一轮谈判的核心。长期以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其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对国际农产品贸易造成严重扭曲,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巨大伤害,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并能更多地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由于美国受其国内“农业法案”的约束,欧盟受制于内部“共同农业政策”,只有下决心彻底进行农业改革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要求。但是由于美国和欧盟面临国内和国际各种政治、经济、财金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内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情况下,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决心。因此,他们采取了软磨硬顶或以攻为守的策略,使谈判难以走出僵局。
灵活性
在市场准入方面,美国要价最高,要求发达国家关税平均削减75%,发展中国家可适当少做减让。欧盟只能接受平均39%的减让,而且要求每层减让公式适当灵活,并允许有8%的敏感产品可以少减让。同时要求美国在国内支持方面,发展中国家在非农产品和服务方面做出让步。以主要发展中国家组成的G20(20国集团)提出了中间方案,要求发达国家关税平均削减54%,发展中国家削减水平为发达国家的2/3,同时特殊产品(Special Products)享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非农产品领域
在非农产品领域,对非农产品削减公式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许多成员接受用瑞士公式,并倾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系数。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张两个系数之间差距应尽量小(如发达国家为10,发展中国家为15);以中国、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两个系数之间差距应足够大(如发达国家为6,发展中国家为30);巴西、印度等国家则主张用ABI公式,该公式将成员现有平均关税水平因素考虑进去,给发展中国家更大的灵活性。
除公式之外,发展中国家坚持享有去年七月达成的《框架协议》中的第八段灵活性。争取部分产品免减或少减。但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如果在公式中体现了给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就不应当再给予第八段中所列的灵活性。
在服务领域
在服务领域:发展中国家坚持以成员出价与要价的方式为主进行谈判,各成员有权根据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出价。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主张制定一个多边出价的标准,各成员在开放领域数量和开放水平方面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一建议遭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抵制。
在发展领域:发展中国家要求有成效的、可操作的特殊差别待遇除了应当体现在农业、非农产品与服务谈判中之外,还需要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不平衡的条款进行改善,对乌拉圭回合协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切实得到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在香港会议期间能就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免关税免配额待遇、公共健康、棉花问题、贸易援助问题能达成一个一揽子协议以实现早期收获。但个别发达国家态度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