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华,男,1935年1月14日生于上海。
1950年底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后赴朝鲜参加志愿军代表团,从事翻译工作,195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年入外交部,先后在新闻司、国际司、驻南斯拉夫使馆、驻丹麦使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马来西亚使馆、驻文莱使馆、驻泰国使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工作。
1969年至1971年,中国外交部茶陵“五七”干校劳动;曾任外交部参赞;
1988年至1991年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1991年8月至1993年11月任驻马来西亚兼文莱特命全权大使;
1994年1月至1997年7月任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其后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等职。
著有《从官方外交民间外交:见证历史共和国大史讲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外交谋略——觥筹交错折冲樽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话说外交调研: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等。
曾任外交部发言人的金桂华大使,在三年半的发言人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了这项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其中复杂的外交艺术技巧,非深入其中不能体会。
“外交语言”是必备的技巧
金桂华认为,外交部发言人首先需要懂得外交语言的特点并且善于应用。毛主席说过,搞外交在某种情况下也是战斗,只是不用枪炮而用语言。外交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市井语言,它有五大特点:讲究委婉、着意含蓄、注重模糊、力求折衷、“废话”很多。他认为,发言人对外宣传也要“先发制人”。外交部发言人工作本质上是对外宣传,对外宣传贵在主动,对外宣传有一个规律是先入为主,谁宣传的快谁就占领了宣传阵地,否则就会出现新闻真空,出现真空以后纠正过来就很难了。
不过,发言人应该遵循的一条根本准则是“以信为本”,决不撒谎。外交部发言人代表的是中国政府,说话要算数。发言人如果遇到因为涉及到重大的国家利益而不能直说时,不是说谎而是选择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外交部发言人需按官方口径对外谈话,同时又要善于一个口径,多种说法。发言人需要依照官方口径和精神发言,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
然而,不同场合、不同问题,统一口径的严格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必须一字不差,有些只需要按照官方口径的精神来谈。在后一种情况下,就需要你善于一个口径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