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在北京南郊观象台,小学生与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和气象探测的无人驾驶飞机“亲密”接触。当日,为迎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北京南郊观象台向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可近距离认识和了解观测天气的各种探测仪器。 记者 贾同军摄
“请注意!现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南郊观象台气温9℃。”看着仪器上实时传输的数字,亦庄一小的许云宇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天气播报员。
南郊观象台位于五环内侧亦庄北口,正式名称为北京观象台,已有100多年观测历史,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可。在这里所取得的气象数据要代表北京发往世界各地,作为全球天气预报和科研分析的重要依据。昨天(20日),市气象局对市民开放南郊观象台,将地面和高空探测系统、GPS水汽测量仪、沙尘暴监测仪、雪深传感器、驭飞人工影响天气无人驾机等高科技“宝贝”一一献出,展示气象科学的魅力。
千元氢气球一天放仨
探回温度气压与风力
“老师,这车还能开吗?”围着浑身锈斑、顶着无数天线的“大家伙”转了一圈,王怡晨忍不住怀疑。“小朋友,开是开不了,不过这可是气象界的古董!”解说员宋伯钊口中的“古董”正是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59型探空仪,可追踪和接收高空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力、风向等基本气象数据。“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更精确、灵敏的数字探空仪。你看,后面白色的‘小家伙’是固定接收器,旁边白色的大车是移动接收器。”宋伯钊说。
顺着指示,王怡晨一本正经地研究了半天,突然抬头问:“它管接收,那谁管发送啊?”掰开手中白色的盒子,宋伯钊取出一块呈直角状的仪器板,“这上面的小芯片会记载数据,再通过尾端的传输器传回地面。”原来,每天1时15分、7时15分、13时15分,南郊气象台都会分别放飞一只直径约2米的氢气球,它将带着仪器盒一起上升到40000米高空,在氢气球消失前,沿途的气象数据将全数被捕获。这样的一个氢气球,放飞一次花费1000元,一天下来就得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