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3月20日,演员在演奏祭祀音乐(拼版照片)。当日,首次复原的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北京日坛公园举行。整场祭日典仪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分为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无论是祭祀音乐、舞蹈、礼仪表演,还是服装乐器等道具都最大限度还原了清乾隆年间的祭日典仪。新华社记者公磊 摄
今年50多岁的王桂云家住在日坛公园附近,但从来没有见过祭日典仪。她说:“如果是在封建社会,平民百姓都是不允许参加皇帝祭日的,这次能和‘皇帝’一起参加原汁原味的祭祀仪式,既能为国家和自己祈福,企盼美好的生活,又可以学到不少传统的礼仪。”
据组织者介绍,参加祭日典礼的表演者都是普通人。卤簿仪仗队伍由武警战士扮演,乐队的演奏者来自朝阳区“农村文化大院”的成员,“皇帝”等祭日人员由朝阳区的文化志愿者扮演。
清代宫廷雅乐研究者黄海涛介绍说,此次祭日的音乐为雅乐,由金、石、丝、竹、土、木、匏、革等八种材料制成的16种乐器演奏。演奏者手中的64件乐器全部根据史料记载专门定制,虽然部分乐器已经失传,但尺寸、颜色在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工作人员专门观摩了一些文物原件,尽量还原历史。
朝阳区文化馆副馆长张馨元介绍,祭日是农耕社会里人类对太阳的一种原始崇拜。在已经脱离农耕社会背景的当代城市,恢复祭日是为了传承“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