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安徽>本网专稿
市井中说着家常话 田野里感受百姓情
2011-09-20 14:07:24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心入,才可转作风

一个联系点,就是一个记者成长的“学校”。因为每一篇联系点报道,都需要经历选择采访点、搜集素材、提炼主题、构思写作、修改打磨、甚至回炉重采、重写等诸多环节,是一个绝佳的练兵过程。频繁下基层的实战历练,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小杨收获颇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基层?我觉得,一要沉下去,一要透过表层探寻本质。”

“‘走转改’活动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走基层,怎么接‘地气’,如何抓到‘活鱼’?”连续采写了数篇走基层报道的记者小江感触很深,“并不是来到基层就有活鱼,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同群众交流的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提炼观点的能力、朴实表达的能力,这些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实际上,地市级媒体就是基层,平时的工作就是和群众发生联系。但是在记者贴近基层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有些记者认为,我们本来就在基层,还要怎么下去?然而,身入基层,不等于深入群众,更不等于心入群众。走基层,只有心入百姓,才能真正“转作风”。

臧世凯部长在全省“走转改”动员会上表示,只有深入,才能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为了有力推进“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蚌埠新闻战线的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并加大对深入基层采写报道的考核奖励力度。

蚌埠日报在开展党报记者走基层活动时,全社上下一起研究选题,确定采访对象。选题一旦确定,社领导分组带领采访组,深入马城工业园、长淮卫镇东风村等地,实地采访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动情,才能改文风

“走基层,心和情感要一起‘走’,在采访技巧之外,要以真诚、关怀和尊重之心将采访对象置于重要的地位。”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小王对采写走基层报道深有感触,沿着群众的情感,善用百姓的语言,文风自然清新、朴实、动人。文风,不仅是技巧问题,更是立场问题。为群众说话,说群众的话,就无需文过饰非。

记者要在深入基层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发现新闻“点”,点面结合,以“点”上的亮度折射出“面”上的高度,以此来记录社会变革,共振发展脉搏。蚌埠广播电视台在“有事我帮您”节目中陆续推出走基层子系列:帮农忙、救困忙、扶弱忙、助学忙;公共频道则推出自拍单元“我们身边的感动”系列专题。蚌埠日报在“党报记者走基层”主专栏下,设计了“民生改善‘喜盈门’”、“十年重访‘周边行’”等子栏目,这些来自基层的报道正是以小见大,用一线的鲜活事例和百姓的生动语言,诠释重大主题。

8月25日,蚌埠日报头版刊出走基层《交上30元,看病管一年》,除了报道内容真切,风格清新外,读者反映良好,这题目中的一个“管”用的实在太亲切了,一看就是蚌埠人的说话风格!

该文作者李扬笑着坦言,“其实我原先在文内是这样表述的,‘交30块钱,各级政府给补贴一百七,这么好的政策能不拥护吗?交上30块,看病用一年!’后来修改时,我怎么读这句话都感觉不亲切,干嘛不能用咱自己的方言呢。于是,我把这句话改成了‘俺们交30块钱,各级政府给补贴一百七,这么好的政策俺们能不拥护吗?“交上30块,看病管一年!’修改以后,读起来果然更有亲和力了。

一条条“人情味”十足的“走转改”的报道引起了群众们的广泛关注。8月24日《葛师傅一家喜迁新居》刊发后,陶店新村同样刚刚乔迁新居的赵家富老人特意给蚌埠日报打来电话,自己和葛师傅一样,受益于市里的廉租房工程,圆了自己多年的住房梦,没想到自己邻居葛师傅的幸福“琐事”和照片还能在日报头版头条上看见,实在让人亲切。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让记者编辑受益匪浅,“全市媒体开展‘走转改’活动,领导身先士卒,大家齐行动,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是向同事学习的机会,更是对自己的报道是否有深度有热度的检验”。蚌埠日报的一名资深记者由衷感叹,“工作十几年了,容易麻木、懈怠,下基层就会不断有灵感、激情。只有带着感情,带着重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才能见实效啊”。

开展“走转改”活动,需要建立和完善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蚌埠广播电视台将开展健康零距离——小禹走乡村、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五年——走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蚌埠日报在下一阶段在“党报记者走基层”栏目的基础上,拟开设蹲点调研、我在现场、一线聚焦等子栏目,以鲜明定位凸显新闻主题,使其在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方面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

目前,蚌埠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站在开埠百年的历史新起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反映来自改革发展前沿的实践,传达来自人民群众真实的心声,为凝聚民心民力,推进蚌埠百年新跨越,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市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以及全体新闻工作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的行动,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践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特约记者 朱素贤)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