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机制、组织架构“高配”?
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调难度比较大。京津冀地区,一个首都、两个直辖市、三个行政区。河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薛维君表示,京津冀关系与珠三角、长三角不同,表面看是京津冀三方的关系,实际上是“三地四方”的关系。
“第四方是指能量无限大的中央政府,北京是一身二任,既是一个独立的直辖市,又是中央所在地,客观上造成了北京是这一区域的超级存在或超级主体。”薛维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地区定位和身份的这种客观上不平等的区域关系,既模糊了京津冀关系的界限,不知道北京什么时候代表中央,什么时候代表北京市,又阻断了京津冀三方解决问题的市场通道。“基于此种考虑,需要有一个在力量上超越三方、在目标上超越三方、在动力上超越三方的强大外力,才能够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
樊杰提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组织架构“高配”的观点。“高配”,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立一个机构,中央完全可以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管理办法,通过人大审批,就具有法律效应了。
杨开忠也认为,从政府层面,应当探索建立健全在中央支持下的京津冀或者首都圈的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可以根据京津冀之间不同的、需要协同的领域,设立相应的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工作小组来负责协调,比如交通专门委员会、环境保护专门委员会。”
从社会层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建议,“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相应地建立起首都圈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对首都圈有长期研究、专业基础、可持续研究的专家、代表性专家纳入首都圈专家委员会中来,让他们为首都圈的发展、决策出谋划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河北报道
(李雪、李静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