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盛夏时节。
就在4年前的这个时候,以全国劳模李斌为队长的全总首批劳模技术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东方汽轮机厂的恢复重建中挥汗如雨。
“可尝试通过放大引动轴软极限参数,待设备准确定位后再改回参数……”李斌眉头深锁,仔细检查着一台进口大型数控设备,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
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东汽来说,技术精英们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劳模技术服务队给东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援助,更是恢复生产、重建更加美好新东汽的信心和决心。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东汽在写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感谢信中说。
劳模精神、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又岂止体现在这一刻?!
困境中、建设中、发展中,总是工人阶级冲锋在前,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护佑希望、创造奇迹。这是中国工人的大爱情操,也是中国工会的组织力量——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无数个时刻,中国工会始终引领工人阶级迎难而上,立下卓越功勋,挺起了不屈的“中国脊梁”!
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持一种自我更新能力,不断发展先进性,工人阶级始终勇立潮头
2009年12月16日,4名中国工人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这本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将2009年度人物授予“中国工人”。
彼时,诸多西方国家正在经济谷底挣扎,中国经济却成功实现V形反转,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当2009年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回升至8.9%,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力量”的缔造者——默默无闻却勤劳无私的中国工人。
正如《时代》周刊总编辑理查德·斯坦格尔所说:“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
这位总编辑看到了今日中国工人的力量,却未必知晓: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人阶级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创造了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伟绩。
鞍钢工人孟泰,将废旧器材收集储存,有了著名的“孟泰仓库”。
大庆“铁人”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实现了“把中国贫油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夙愿。
上世纪80年代的“抓斗大王”包起帆,进入新世纪之后,又领军发明了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使世界航运界有了“中国标准”。
还有鞍钢“三大工程”、长江大桥、“两弹一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关键节点,中国工人阶级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各级工会的组织引导中,以历史创造者的姿态,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光荣与梦想。
仅凭一组数据,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便无需赘言:广大职工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26.8%上升到目前的80%多。
而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始终坚定地承担起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内在使命,组织和带动工人阶级实现着自身的团结统一和发展壮大。
——1949年底,全国职工只有800多万人,其中有80%是文盲,科学技术人员不到5万人。
——2010年,全国职工总数为3.21亿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6年,大专(或高职)以上学历职工占41.2%,每万名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903.7人。
上述两组数据的对比背后,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工人阶级在人数、素质、构成、分布等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内涵变了,队伍扩大、分布广泛,并由过去的无产者变为程度不同的有产者;结构变了,成分上发生了由单一型向多样型的变化,劳动特点上发生了由体力劳动型向智力劳动型的变化……
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秉持这一原则,中国工会的努力从未停歇:坚持“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努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使中国工人始终保持自我更新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