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奋斗,为了人民的期盼——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述评

2013-11-11 14:36:3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民之希冀——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永续动力

6000万人,相当于英国的人口总量。

在中国,这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惠及居民的人口数。“忧居”变“宜居”,是这项工程带来变化的精辟概括。

家住辽宁抚顺的董晓辉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从20多平方米的棚户房搬进45平方米的楼房。董晓辉笑言,新居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有从“混日子”到“奔生活”的变迁。

目前,全国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覆盖31个省区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公平正义,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体现在点滴的民生中。

从种粮不交税到上学不交费,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大幅提升到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来,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速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愈见真切。

但,要走的路还很长:在经济领域,人民群众希望所有市场主体不问身份,一视同仁;在社会领域,人民群众希望上学、就业不用“占坑”、托门路;在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希望每一个案件都能秉公执法、公开透明……

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民主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在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看来,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从来都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到修改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个抽象的概念在人民广泛参与立法的过程中更加具体;从能源、交通运输定价召开听证会到村民居民自治鼓励创新,民主参与的实践更加广泛深入;从医改、教改“问计于民”到近8万个政务微博每日更新,公平正义的道路就在国与家、社会与个体的交流融汇中逐渐通达……

针对以权压法、体制不顺、裁判不公等司法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公开审判和公开执行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大案要案微博直播,网上晒判决书……一系列司法制度完善,正在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成绩斐然,忧思仍存——

多位专家指出,要在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把各项事业和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