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建设,跳出“应景式改革”
近期,有人提议借鉴广东做法安装GPS进行内部管理监督,或者公车加上明显标识以示身份。叶青说,前者的监督方式广大人民群众不知情,有一定局限性。后者应该比较好,将马路上的公车透明化,以利群众监督。
也有代表委员认为,治理公车浪费,若是处理起来不痛不痒,举报与不举报、曝光与不曝光没啥区别,反倒会产生负效应,使公车改革倒退。
长期监督公车私用的广州市民区少坤曾表示,这些年举报得到的答复大都是警告、通报批评或补交使用费。
“加大问责力度迫在眉睫,强有力的惩处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展示改革的决心。”施杰建议尽快建立响应问责机制,对于公众的举报,如调查属实,要立即查处并公开答复;如不属实,也应说明情况。
杜黎明提出,应该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并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车、擅自配备专车、借用社会车辆等违规行为。
施杰强调,尤其要明确领导责任,所在单位出现公车违规要追究领导责任,从领导抓起,从领导落实。“社会监督、日常管理、财务审计和考核问责要形成一整套制度体系,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跳出‘喊一阵、改一阵’的应景式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