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公车改革多年的湖北政协常委叶青说,遏制公车浪费,立规矩、定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公车数量和费用到底有多少。
全国人大代表杜黎明多年来也一直关注、呼吁公车改革。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当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在相关提案中称,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
对此,叶青认为这是一个窄口径的统计。从广义上讲,全国的公车远远不止200万辆。
根据叶青的调查,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他曾去杭州了解过当地公车改革效果,发现与车改前相比,一年下来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以杭州为样本,那么一辆公车一年可以省出5万元到7万元,就以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就1000亿元。
“目前全国到底有多少公车,每年的总费用又有多少,很难有一个真实准确的统计。”叶青说,这其中的浪费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
“两头挤压”倒逼套“笼头”
代表委员认为,公车浪费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破坏的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公车成滋生腐败的温床。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缺陷越来越明显。”杜黎明说。
叶青指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各地公车私用情况有一定好转,但大部分公车还存在隐性私用情况。而且,公用私用的界定方往往是公车使用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引入社会的评判监督机制。
“中央有决心,基层有呼声,国内外可以参考的制度也不少,为什么公车改革难以根本推进?就是堵在了这个中间环节。”施杰说,因为触动的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既得利益,使有些人观望、拖延甚至阻碍改革。在当前的破题阶段,中央的决心要更大一些,态度要更坚决一些,同时要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中央和基层“两头挤压”的倒逼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