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思维
在共建共享中建设宜人成都
曹家巷、荷花池、天府新区,财富论坛期间,成都的“北改”和天府新区建设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北部城区和天府新区,一南一北,幅员加起来占了成都的12%,未来这里将是成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之一。
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受到来自全球的企业高管、政要以及经济学家的热烈讨论。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压轴大戏”——“西部崛起”分论坛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的两大战略是城镇化和西部大发展,而西部处在这两大战略的交汇点。”
在中国打造“升级版”的新阶段新未来,粗放型增长既不可行也难以为继,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是中国面对新未来的战略决策。新的发展起点上,成都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的新路?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发展轨迹类似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是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也相对集中。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需待破除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近年来,成都深入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宜人成都,让更多的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让全体市民共享更有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和归宿感的生活。
财富全球论坛举办之前,苏安迪展开了对成都未来的新畅想:“大家都可以看到成都的快速变化。20年前的成都,很难想象有今天的环境。我们也可以由此想象,20年后的成都将会是什么样子。”
20年后的成都所呈现的,是今天的成都探索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坚定足迹。
站在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高度,站在城乡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落脚点,成都不仅借鉴“他山之石”;同时也吸取 “前车之鉴”。
成都市委、市政府认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一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宜。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既考虑生产需求、也考虑生活需求,既兼顾物质生活需求、也兼顾精神生活需求。
2012年4月,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宜人成都”的发展愿景。“提出建设‘宜人成都’,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就是要以市民的需求为本。”
深刻把握城市建设和管理规律,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成都未来发展,成都正加快“五个转型升级”,为宜人成都探索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科学发展之路,为成都加快国际化、现代化进程提供持续的动能。
紧扣宜人城市建设,成都正以宜人城市为核心理念,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着力塑造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和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正全面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西部特大中心城市。
通过“便捷化的交通设施+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人性化的交通服务”,打通成都交通枢纽内循环,破除城市二元结构,建设畅通、安居、宜人的城北。
产城一体发展,紧贴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新区,依靠产业为动力建设城市,依托城市为载体支撑产业。
在“北改”和天府新区建设中,注重传承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进一步加强历史街区、文化廊道和天府古镇群建设。
实施以生态湖泊湿地为重点的生态环境项目,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