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是教育部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期。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拟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而在民间的热议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成为争议最大的一条。有人甚至担心,一旦施行,将影响到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学生和家长:“抢跑”必须取缔,但作业要“科学减少”
在采访家长甚至小学生时,记者听到的想法中,“‘减负’好,但千万别走极端”,“孩子没作业后,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填?”这是家长颇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教育确实需要科学地减负。”40岁的家长程彪说,现在有些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超前学中学课程,这种“抢跑”行为必须取缔。但他认为,书面作业是否需要完全取消,需要商榷。
“作业不用取消,减少就行。长时间不写作业,会把学过的知识忘记的。”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脱口而出的看法令他母亲和记者都颇为惊讶。
“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一位身处美国的网民“山桃木”2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长微博,谈了美国基础教育中不强调背诵,导致孩子学习数学“乘法,基本靠猜;除法,只能随缘”等现状,以此表达对中国小学改革的担忧。目前这篇长微博已被转发1.7万次。
“这很能代表我们家长的担忧。像写字、乘法口诀是必须靠重复强化记忆的,‘一刀切’完全没有书面作业,看似负担轻了,但很可能就让孩子在该打基础的时候没打好,回头再补课更累。”杭州市民韩音说。
“没书面作业不代表就是素质教育。”一位母亲对记者说,这会把学校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在“双职工”的现状下,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专业的能力来指导孩子,只能花钱送孩子去培训班,让社会来管,长此以往,只会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