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民校报录比例高达30∶1
●全省3万余名小学毕业生赶考
●省会每2名小学毕业生中就有1名参加测评
□本报记者 栾 姗
7月6日、7日是郑州市首届“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与往年不同,今年为给考生及家长减轻负担,避免其反复赶场考试,全市36所民办初中由往年的各自报名、考试变为统一报名、测评。
“小升初”素有“小高考”之称,全省3万余名小学毕业生云集郑州参加了此次测评。面对着愈演愈烈的择校热,这场民校测评,究竟是减负还是掐尖?
民校、名校,家长考生挤破头
7月6日下午2时30分,因为省实验文博学校借省实验中学教室做考场,校园附近的文化路、农业路被各类汽车围堵得水泄不通,来自全省各地的7000余名小学毕业生要测评争夺500个入学名额,报录比例14∶1。同样“硝烟弥漫”的还有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1.5万名小学毕业生要测评争夺500个名额,报录比例高达30∶1。
虽然有的郑州市“小升初”民校把自己的两场测评起名叫“数学与生活、语言与社会”,其实基本上就是一场考数学,一场考语文和英语。来自郑东新区的考生家长孙晓琳说,为了准备“小升初”民校测评,孩子从五年级开始就参加了奥英、奥数班。家门口有好的公办名校的几率太低了,真正想让孩子读好学校的家长又怎会选择划片儿上一般学校?挤破头也要上好的民校。
据悉,考生家长近乎偏执地追捧民校,源自这36所民办初中的“出身”显赫,前身都是优质公办初中的分校,后来改为独立办学的民办初中。它们既是民校,又是名校。
考试、掐尖,公办学校叹不公
今年郑州市有小学毕业生46251人,比去年增加7696人。其中,参加“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的郑州籍小学毕业生就有2万余人,平均每2名小学毕业生中就有1名参加测评。
“我们小升初划片儿的公办学校还是不错的,给他报了两个热点民校,想看看孩子的实际竞争水平。”考生家长刘海清说。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公办初中,也要选择路途遥远的民办初中,有刘女士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谁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面对家长考生对民校的趋之若鹜,公办初中校长感叹日子不好过。与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相邻的一家中学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可以对口招的国基路上几所小学的学生,每年都有近200人考民校走了,这对学校办学质量影响很大。他语气激烈地说,公办初中是常规招生,而民办初中是选拔招生,通过测评“掐尖”优质生源,生源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怎么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有校长直言不讳指出:民办初中紧紧抓住“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的条款,却忽视民校与公校同样具备适龄儿童免试入学的规定。“小升初”民校测评形成生源垄断与控制,是一种非公平竞争。
测评、划片,破解择校热怪圈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校门口,考生贾敏敏走出考场,见到太阳地里等候的父母,有点怯怯地说,感觉不理想,英语、数学题特难,像奥赛的题目。她母亲刘女士心疼地说,实在不忍心责怪孩子,她确实挺累的,每周都要参加2~3个培训班。
“小升初”民校测评热的背后是优质公办初中数量太少。有家长就如此说,如果公办初中办得好,谁愿意又花钱又考试?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正是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上缺少作为。
教育界人士李建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原则。也就是说,小升初不允许任何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升学考试。如果民办初中不取消入学测评,仅要求公办初中划片儿接收,“小升初”取消考试,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不可否认,民办初中在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问题关键是,如何破解民办教育带来的“小升初”择校怪圈?
据悉,公办名校郑州一中在龙湖、航空港开办了两个校区。与有名校背景的民办初中不同,这两个校区的师资由郑州一中优秀教师和新招聘教师组成,隶属郑州一中,属于公办中学。李建梅说,优质公办初中不再热衷投资民校,而改为政府斥资兴建分校区,是破解择校热怪圈的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