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人民日报新论:凝聚共识需要“底线意识”

2013-08-19 16:01:3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七条底线”是对网络发言中不良现象的一次合理纠偏,也是对建立理性公共舆论空间提出的约束性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了一个异常复杂又精彩纷呈的网络舆论场。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互联网言论环境?该如何善待高科技时代的信息红利?不久前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形成了共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等“七条底线”的共识,为网络发言制定了合理的规则。

近年来,借助“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在网络上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拥趸,成为中国的“新意见阶层”和重要的舆论结构。去年的钓鱼岛事件,许多网络名人呼吁“理性爱国,从我做起”,成为当时偏激情绪的一剂有效的缓释良方。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曾经借重阳佳节,联合@北京发布、@上海发布、@成都发布、@南京发布等政务微博,组织“我和爸妈合个影”活动,是舆论引导的一次创新。

然而,网络名人的发言并不总是作为正能量出现。比如针对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复杂问题,或是针对一时一地的具体事件,网络讨论竟然演变成恶语相向和人身攻击,继而激化成“微博约架”,甚至到签售现场“递刀”。一旦拳头取代舌头出场,理性对话便戛然而止。还有一些网络名人,在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缺乏严谨求证,成为谣言的二传手,进一步增加了网络信息的辨识难度。

一个成熟的公共空间,需要各方意见在规则框架内理性表达。通过规则,社会得以在复杂多元的话语空间中建立成熟的协商对话和沟通机制,更好地让民众表达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良性互动,凝聚更多向善的社会力量。网络名人们日益积累的话语权,有可能成为启动舆论的“核按钮”,不能不慎之又慎。他们更应当成为规则的身体力行者,传递规则意识的重要桥梁。

近些年的诸多公共事件告诉我们:对峙和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协商对话、建立合理的沟通和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厘清民意脉络,让民生民瘼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解决。一味地谴责和质疑,只会加剧社会信任的撕裂,过分渲染不满情绪也只会进一步放大社会“破窗效应”,给网络空间带来更多的戾气和不安全感。互联网中一些超越底线的情绪宣泄,不仅无助于弥合社会信任,无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会加剧不良情绪蔓延,进一步灼伤和刺痛更多的民众。

网络发言需要规则和底线,这应当成为意见各方彼此尊重并充分践行的网络行为准则。“七条底线”是对网络发言中不良现象的一次合理纠偏,也是对建立理性公共舆论空间提出的约束性规范。健康、成熟的社会,既需要敢于向社会不公发起挑战,更需要“新意见阶层”以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为己任,积极为公民的合法权益鼓与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凝聚新媒体时代“做法律和道德上正确的事”的社会共识,努力成为互联网空间信息的过滤器,不传谣、不造谣,以自身的努力赢取更多的支持。

对于互联网意见表达各方,尤其是掌握巨大话语优势的网络名人们,深刻感知“底线意识”,遵守网络发言的底线,才有助于更好地塑造和凝聚社会共识,建立起更成熟和充分的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9日 05 版)

 
 
 

焦点图片

河南安阳:坚强女孩遭车碾高位截瘫 手术后第一句话称谢谢

广东普宁洪涝灾害已致8人死亡

浴缸当床 台男童被父母用铁链拴绑疑受虐死亡

隐居11年续写《红楼梦》 称感觉自己是宝玉

精彩热图

日本樱岛火山喷发

王祖贤童年萝莉照曝光

俄撞船致4人死亡

芙蓉姐姐浓妆扮花旦

精彩热图

黑龙江牡丹江火车站恢复部分客运车次运行

戴安娜死于英国特种兵之手?

广东暴雨灾情实录 150多万人受灾20万人转移

田径世锦赛:牙买加队力拼美国 获男子4X100米接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