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奇招不断 高端消费行业转型中谋出路
面对冷清的市场,个别高档酒店推出上门服务。一些单位内部请客或企业请政府官员吃饭,高档酒店可派厨师、服务员上门服务,现场制作海鲜类产品。其实,一些大型国企、实权部门已经开始改变消费策略,变外出请客为内部请客,重新装修单位内部食堂的包间,高新聘请高档饭店的厨师,以提高接待档次。
与此同时,一些隐藏于高档写字楼、居民小区和公园里的私密会所悄然兴起,以隐秘、高档、会员制为卖点,成为新的高消费场所。据媒体报道,此类饭店很少为外人注意,消费一桌饭一般的几千元上万元,吸引了不少官员。
在建五星级酒店紧急停工改建为大型超市,曾主打鲍鱼龙虾的大酒店开卖12元套餐,高档餐企自降身价做排档,“贵族茶”降价千元让利促销,矿泉水瓶装茅台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生死存亡,各地屡出奇招应对。
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新政的影响下,被波及的行业之中,更多的则是丢掉幻想,放下身段,纷纷开始转型谋求出路。诸如,山西力促高端餐饮告别奢华,回归大众。
对此,分析认为,“八项规定”等新政对中国高端餐饮业来说其实是个最大的机遇,以往跑偏的航行方向或将步入正轨。高端餐企要想在这场“寒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打好转型战。
落实“八项规定”需制度保障 重在约束权力
对于部分公务接待和公款消费“改头换面”、消费标准不降反升的新情况,分析认为,这说明拿公务消费大手大脚已成顽症,要根治,必须深挖根、下大力气。
“公务接待讲排场、比规格,表面是风气,根源在制度。”分析认为,公务接待超标准,主要原因是国家资源分配过多依赖人际关系,缺乏规则和制度上的约束。此外,财政制度不够严格、不够公开透明。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都建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基于此,分析认为,相关规定之间要协调、配合,不能留有制度漏洞,否则相关规定就会大打折扣。
具体而言,一是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分析认为,要保证“八项规定”的执行力,不是饭桌上抓个现行就能阻止,也不是出台几部规定就能解决,关键还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记者 马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