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百万亿元货币存量是福还是祸

2013-04-12 08:44:2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与通胀无必然联系

在北京打拼了五年、准备买房的年轻白领刘宁,听到了一个让他颇为疑惑的说法:房产专家说,过去几年来,M2占GDP比重从不到150%上升到目前190%,多出来的货币都进入了楼市,房价还要涨。

刘宁的疑惑不是个案。M2占GDP比重过高是否意味着货币超发,是否推升了物价上涨,成为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仅由货币占GDP比重偏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没有根据,而房价上涨的因素极为复杂,与国民投资渠道狭窄、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贪污腐败、海外热钱流入均有关系,货币亦非唯一推手。

“M2占GDP比重本是一个用于度量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概念,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判断央行无节制印钞的指标。事实上,一国M2/GDP的上升,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结构的演进都有关系,不能将之与货币超发画等号。”光大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我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由M2占GDP比重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并不公允。

在经济学家余永定看来,因M2占GDP比重高就推断会发生通货膨胀没有道理,“中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

对比国外的情况可以发现,M2占GDP之比与通胀的发生无必然联系。目前我国M2占GDP比重接近190%,同期日本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238.8%,但其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而邻国俄罗斯的物价指数虽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却仅有43.9%。

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货币的过快增长对于价格的稳定及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其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我国不合理的融资模式、增长模式等深层次问题,为货币规模瘦身减负,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确实面临货币存量过多的问题,但货币存量不是现金,它的主要创造者是银行而不是央行。因此降低货币存量就要优化融资模式,减少间接融资比例,扩大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模。”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

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货币存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我们看到货币量虽然快速上升,但货币周转速度却在不断变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增货币的推动。”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M2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投资效率日益低下、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表明当前我国投资效率过低、经济发展日益货币化的现象,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房价走势 货币政策 存量 GDP 广义货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