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中成药:不做基药就丢了市场
事实上,本土药企的心态同样十分矛盾:一是价格与成本早已出现“倒挂”,二是如果不做基药就几乎没市场。
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综合成本是2000年的1-1.5倍,但时至今日,相关中药产品却几乎没有上调过价格,大部分产品甚至还遭遇多次被降价,致使微利、亏损的状况在业内十分普遍。
以复方丹参片为例,三七药材价格4年暴涨十倍,同时国家药典又提高了丹参酮的含量,“现在国内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是按照药典生产的,成本绝对高于国家的最高指导价,更别说基药中标价了。”罗浮山国药市场部部长郑传誉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邓景赞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按以往惯例,新版基药目录发布后,国家发改委会对目录内药品进行最高限价。但中药材价格一直在上涨,成本方面的压力非常大。”
郑传誉坦言,进基药肯定要面临降价,但基药市场那么大,如果不做就连市场都没了,“除了降价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就脑卒中后遗症引发的“中风孤岛”问题呼吁为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病种建立慢性重症用药补贴目录,通过国家对优质优价的大病基本药物进行补贴,一方面解决患者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可缓解好药成本价格倒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