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
政策仓促出台令家长措手不及,或致高分落榜成最大顾虑
政策的横空出世,着实打乱了不少初三家长的“谋篇布局”,不少学生还担心成为“小白鼠”。这一针对中考的政策,也让不少正烦恼“小升初”的家长一并茫然失措:以前只知道千方百计让孩子挤进名牌初中,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20多位来自广州市海珠区的初三考生家长,在方案公布征求意见的4天后向广州市教育局递交了对新政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政策实施时间仓促、指标到校未能根本解决择校热、会酝酿新的招生不公平等问题。
高分落榜的悲剧是这些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孩子在名牌初中读书,成绩中等偏上。如果光凭中考分数,考上心仪的高中还是有希望的。但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被切掉30%之后,不知道他这样的成绩能否上得了。”家长刘先生坦陈。
而对于政策所指的“缓解择校热”,家长张先生仍是满腹疑惑,“全市11万多考生,只有不到9000个指标,杯水车薪。我还不如让孩子到一所好的初中,扎扎实实地学习三年,这个更保险。”
有人认为,高中阶段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中考应该是有选拔功能的。考什么分数就进什么学校,这样才叫做“公平”。指标到校可能滋生新的不正之风,比如:家长故意将孩子转学去水平较弱的初中,找关系去弄一个指标到校的名额。
还有人则在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和细则上“挑刺”。网友“求其多宝”说:“本次改革的目的是缓解择校风,那就应该最少提前3年向社会公布,以便小升初学生择校的时候,考虑清楚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但这个方案今年一制定就立即实施,这对前几年已经择校的同学是很不公平的。”一位学生也表示,方案连细则都未制定,却只给大家10天提意见,太过仓促。
有余地
政策仍在论证、任何调整均有可能,拟设分数下限防堵漏洞
“国家实行指标到校初衷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均衡分布,缓解择校热。”江东解释,在指标按人头分配的体系中,优等生在普通初中上名牌高中的机会将更大,家长们也就不必挤破头去争抢名牌初中的学位。
江东的判断,在东莞的先行先试中得到了验证。“指标到校有利于普通初中留住好学生。其次,可以令高中的生源分布更广、更合理,也是对全市各初中优秀生源进行一次合理配置。”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任槐介绍,东莞自2007年开始试行指标到校,指标占比也从当年的30%增至今年的50%。
指标到校的拉升作用,在东莞可园中学的身上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据校长李阶华介绍,2005年以前可园中学是全市垫底的中学,2006年的实际报到率只有58%。但是政策施行后,再加上电脑派位,生源质量提升,去年学生的留校率已经接近80%。“全东莞有两个学生考入广东实验中学的钟南山班,我们就有一个。”李阶华认为目前学校在市内已是中上水平。
“事实上,广州施行的30%,已是国家规定的底线比例。这些指标是在各初中公平分配的,并不是专门照顾弱校。此外,优质初中的学生,即使没拿到指标,依然可以凭分数去竞争剩下来的70%的学位。”屈哨兵表示,反对意见比较大的,一般是分数刚刚好处于70%边缘线的学生,如果完全按分数排刚好能考上,一旦采用指标到校的做法可能就有点悬。
但屈哨兵也非常理解“天下父母心”,“目前政策还在研究论证,什么时候出台尚未确定。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尽可能照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例如,根据一些示范性高中提出的“指标到校可能会让一些差校分数比较低的学生考进来,从而拉低其生源质量”的意见,屈哨兵透露,拟在政策中规定一些学校的分数下限,即使在指标内“考上了”名校,但分数低于下限也不能录取。“眼下的政策只是一个雏形,任何调整都是有可能的。”屈哨兵说。(记者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