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湖北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只有大开放,才能赢得大发展”。
谈到对外开放,李鸿忠首先谈起他在今年2月访问美国的成果和感受。通过这次出访,湖北历史性地实现了“武汉•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的牵手对接,“两谷”签署了1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李鸿忠说,“两谷”对接,不仅仅着眼于项目,我们要着力学习硅谷创新的体制机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在学习与融合中,把湖北推向世界,将世界引入湖北。
记者记得,在2010年12月召开的湖北省委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再次强调,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投资环境,使湖北真正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李鸿忠书记向全省发出动员令:“当前,湖北跨越式发展大势已成、条件具备”,“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赶上了,不完成使命就有负于这个时代。接过接力棒,就要跑出与以往不同的纪录!”。
当记者提及这次大会时,李鸿忠同志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发展的棋盘上,湖北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多项国家战略落户湖北: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东湖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机遇,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殷殷寄望湖北努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构建中国中部支点,实现跨越发展,机遇、条件和期望都在叠加。
为什么如此重视对外开放,并提出开放先导战略?李鸿忠同志说,总体来说,湖北经济外向度较低,对外开放不够。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当前,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沿海产业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湖北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具有稠密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对国内外资本和产业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理所当然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应该而且可以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优选区和资本落户目的地,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域,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叠加的战略优势,还有解放思想的决心和全力冲刺的信心,共同彰显“湖北大气场”:2011年,湖北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9个, 实际使用外资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到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法国施耐德电气将其区域总部落子武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中西部的第一个代表处也设在武汉,还有韩国乐天、日本普利司通、法国苏伊士、美国辉瑞等产业大鳄。受“湖北大气场”的吸引,全国百余家央企集体来鄂“相亲”,订下了总额超过5200亿元的湖北“史上最大单”;台湾沪士电子将整体转移到湖北黄石;华为、中兴等也签约在武汉投巨资建战略基地……
不仅仅是产业资本在聚拢,湖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体现在大通关的便利平台上: 2011年8月,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10月正式启动建设。航空方面,先后开通了武汉至印度货运航线和武汉至东京客运航线,加密了武汉至香港、台湾等地区航班,并相继开放武汉经广州中转胡志明,经上海中转欧美、东南亚等10多条国际联程航线,今年四月还将先后开通武汉至新加坡、至巴黎航线。在已有法国、美国、韩国领事馆基础上,武汉市正争取更多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在汉设立领馆,加快武汉市领馆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湖北这艘“长江号”一直处于“加速跑”状态。2008年,湖北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短短3年,又突破1.8万亿元。“十二五”时期,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从1.5万亿到2.5万亿的跨越,力争达到3万亿。
20年前的春天,一列火车在中国南方的大地疾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历时35天的南国之行第一站就是湖北的武昌。20年后,有着六千多万人口的内陆大省湖北正向着又一个春天出发。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记者 周荔华)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