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这样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形成了包容性的政体,强调开放性发展,可以有效进行社会经济建设。
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剖析:中国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中国保持稳定的关键。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运转得很好。”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柏思德对记者作了这样的总结。
——与时俱进地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两会审议讨论的最热门话题之一。
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院长沃尔姆敏锐地观察到中国近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
他说,据许多在珠江三角洲设厂的丹麦企业反映,现在到他们工厂打工的农民工有减少趋势。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丹麦企业开始到四川等内陆地区设立分公司。
沃尔姆认为,这一现象意味着中国在推进中西部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收入差距、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开始取得成效。
“很简单,只有当原先比较贫困地区的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他们才会越来越少地背井离乡去打工。”沃尔姆说。
“中国两会与中国改革的步伐紧密相连,今年又特别表现为与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紧密相连。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中国政府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适应形势的发展。”法国巴黎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皮卡尔指出。
韩国“北方圈交流协议会”理事长丁海勋有同样的观察:中国政府总能顺应时代潮流,听取民众呼声,及时改变政策和方向,向民众传递希望与信心。
——构建社会公平正义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是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
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在社会公平问题方面,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陆地区居民收入不平衡,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快。
《欧洲时报》近日在一篇题为“收入分配改革中国政府动真格”的文章中说,今年的两会明确提出,要规范国企和国有金融企业高层工资,下令政府机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零增长”,并考虑到最迫切的问题——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还照顾到最核心的问题——培育稳固的“中产阶级”。
“今年两会的亮点是幸福感。”韩国“北方圈交流协议会”理事长丁海勋说,“经济增长要让大多数人分享成果,社会有公平正义……总之,社会有和谐,生活有安定,前景有希望,心中有信仰,感觉就幸福。”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包瑞嘉认为,缩小贫富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中国政府正为之付出努力。
法国巴黎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皮卡尔表示,相信中国政府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将构建起更为公正公平的社会,也将由此向世界提供一个和谐、平和的社会典范。
——坚决反腐倡廉
“两会”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审结此类案件27751件,判处罪犯28652人,同比分别上升7.10%和9.25%。同时,中国检察机关查办贪官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
“中国在打击腐败方面很早就制定并实施了一套严厉的制度,并且查处了一些高级官员,不让腐败危害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治理腐败的经验值得学习。”阿盟前驻华大使萨基特对新华社记者说。
他正在搜集研究中国治理腐败的最新举措,因此特别关注人大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
“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自我修正和完善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领导中国向前发展。”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柏思德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