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度“重头戏”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为明年货币政策定下了清晰的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虽然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货币政策基调基本一致,但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及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一改过去多年注重经济增长数量目标的做法,首次将提高增长质量作为中心议题的背景下,同样的表述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甚至是更深刻的内涵。
明年为什么要延续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实施具有中性色彩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与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词“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以及2011年“稳中求进”不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是“稳增长中的质量”,也就是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中心。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就不能继续依赖“开闸放水、大水漫灌”的方式,通过过量的货币供应,过度刺激投资,推动经济短暂增长;更不能为了经济数据光鲜,地方政绩好看,图一时之快,打开货币发行的“水龙头”。从明年政策取向看,经济增长将转向主要依赖扩大内需为主,而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带动投资和消费,实现中国经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就必须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因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不断、长期推进的过程,靠短期投放货币,上项目,铺摊子,大干快上,容易给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留下隐患。因此,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稳步扩大消费增长的力度。
何况,汇丰中国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PMI)升至14个月高点,表明中国经济不仅回暖迹象明显,而且近几个月来,随着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数据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增长状况良好。在今年和明年经济环境从外部到内部没有显著重大变化,经济探底企稳并开始向上攀升之际,最需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环境,以便既避免货币政策大幅松动下的经济过热,又防止货币政策松动后,过剩产能和过剩产业继续过剩,转型升级中的企业重操旧业,甚至为赚快钱而脱实向虚,进而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