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推动公益事业创新
慈善事业不仅是公民品德的体现,对于政府而言,公益慈善事业更是政府实现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直接体现社会管理创新。在中国,以"管理创新"为支撑的公益事业也在快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则直接提出“完善社会管理”这一概念。
对此,中国青年人才研究会秘书长吴庆表示,“社会管理创新很可能是十八大之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2012年10月26日,一场探讨"青年成长与发展"的沙龙在北京创意之窗进行。
沙龙的主持人之一黄悌,也是一家公益型社会组织——我可飞(北京)青年职业规划和服务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做过7年的职业经理人,在职业辅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后来黄悌在自己创业时选择了一个“既能让自己创业成功,又能帮助他人”的项目。过去三年,黄悌和他的“职场咖啡”团队,边喝咖啡边创业。今年,黄悌更将团队创业发展的重点转向青年公益创业服务领域,从过去售卖咖啡、个人消费为主的餐饮服务模式,转变为政府服务购买、基金会公益捐赠、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的非盈利模式,更专注“服务青年成长”的内容制造和传播。
黄悌告诉记者,“‘我可飞’已成为北京社工委领导下的北京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第一批成员机构,目前已孵化和支持了‘云南咖啡寻亲记’、‘团聚爱’、‘格局生涯’三个青年公益创业团队。在北京市总工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在北京市工人体育馆地下一层得到了一块450平米的免租场地,并积极筹备成立独立的民办非企业。三年来,‘我可飞’通过共青团北京市委的青檬夜校,辅导了全国近500名创业青年。”
公益组织的蓬勃发展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给社会创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其自身的志愿性和专业性,也可以成为政府实现社会自治和管理创新的帮手。
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
同月,在朝阳区政府购买的“蒲公英种子讲师计划”项目中,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免费普及儿童读写困难常识,帮助一万多家长和教师改善孩子“写错字、读不好”的现状。这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介入儿童读写困难矫治,是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
此外,针对中国农村妇女发展为目标的公益组织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于2001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理事长谢丽华有一句名言在业界流传:“公益就是将每一个善的力量集合起来。”
在与北京千里之隔的湖南,“爱心妈妈”田金珍对此感同身受。从收破烂的"垃圾工"到为孩子代言的十八大代表,她告诉记者,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带到北京,呼吁党中央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帮助解决他们父母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前几年从事公益,基本是靠自己的力量,救助能力很有限。而现在,许多公益慈善组织服务的类别和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正在从专业化的捐赠管理机构向提供更多社会救助、养老助残、灾害救援等专业服务的机构转变。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的确,公益行为是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公众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公益慈善事业的资源整合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