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幸福列为施政目标 利弊相随

2012-11-02 09:13: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中国,政府似乎用武空间更大,可以做得更多,取得更大“成绩”。这是因为,由于唯GDP论根深蒂固,很多地方官员通过强征强拆、抬高房价等极大地挤压了的民众幸福感。只要他们观念一变,人们少一份压力,就有可能多一份生活的从容与快乐。很多地方提出,要在就业和收入、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送福”到家。只要实实在在做下去,就能奠定人民幸福之基。

但问题是,政府的这些举措有利于民生幸福,但远不是让人民幸福本身。今年4月,美国知名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认为,政府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饥饿、失业、疾病),但没有痛苦并不意味着幸福,让每个人实现幸福并不是政府的义务。现在各地政府出台的“送福”新政,无非是就业和收入、医疗健康、消费和住房之类,本属政府的传统功能。谓之幸福指标,不过是一种包装。

更为关键的是,将幸福列为施政目标,暗含着政府万能的思维。罗伯特·萨缪尔森就担心,如果允许政府帮我们“追求幸福”,政府却有可能借机对社会强加更多干预。1814年,拿破仑战败,在枫丹白露签署退位诏书时,他对将士们演说:“我曾经想要使法国幸福,但我没有成功。”致力于人民幸福的信念,完全可能令政治人物产生救世主心态,造成人们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

政府放弃唯GDP论,致力于“人民幸福”的施政目标,看起来是好事,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我们愿意让政府在人民幸福上施展拳脚,但曾经过度挤压我们幸福感的,不正是不少现在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政府部门吗?若幸福仅仅是官员的一个口号则已,如果官员们过于认真与执着,会不会意味着政府权力的新一轮扩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GDP 成绩 国富论 华盛顿邮报 房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万圣节:荧屏上经典"女鬼"

被皇帝爱到骨子里的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