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媒体揭露伪高科技骗局:利用公众错觉请专家造势

2012-07-18 09:2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搬出专家、媒体造势,回避实质性论证

当然,公众并非主动走进高科技骗局,“任人宰割”,通常情况下,上当受骗者多是被引“入瓮”。这就需要对骗子设套布局的行骗逻辑进行分析。郑念发现,利用专家学者、媒体公关在舆论上“助威造势”是高科技骗局中的常态。

这其中有不少细节可以拿来琢磨。郑念告诉记者,不少公司的营销手段是只将专家搬出来,对其言论则很少给出完整的呈现,“专家来了,拍几张照片,拿给民众看,就是一种‘专家认可’的暗示。”

高歌所称的“随友造访”就是一个佐证。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三四月,一个朋友听了一个有关投资事宜的讲座后,犹豫不决,便向“懂科技”的高歌请教,并带他到该公司的研发中心参观。当时,研发中心进门登记处的墙壁上还是空空如也。听说来了一名高校教授,十分重视的公司领导陪着高歌全程参观。

在不到半个小时的交流中,高歌发现:陪同他参观的公司领导对“科技不太懂”,而他亲眼所见的“空气动力汽车”就是一台“空气压缩机”;至于更深层次的原理和设计,他本人则“没有看到”。高歌回忆,临走前,他向公司领导建议,“只做空压机难有大作为,只有做了真空能发动机才有前途”,他还对真空能发动机解释了一番。

可高歌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番“建议”竟被挂在了该公司供投资者参观考察的仓库门口,而这篇落款为该公司的文章实则是他在2010年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谈真空能发电机的报道,“和他们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关系”。

高歌的“遭遇”不是个例,在这次事件中,原机械部领导(副部级)孙祖梅等专家参加的一次论证会也被贴上了“专家好评”的标签。尽管这些专家最终给出的评审意见与“好评”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专家评价相比,媒体的宣传则更容易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念说起此前听过的一个企业公关案例:某电视台对一家公司的高科技产品进行报道,同一天,这家公司的产品宣传片也出现在这家电视台网站某一频道主页的显著位置,“后者是用钱买来的广告,这一点十分明确,至于它和新闻报道有什么关联就很难说清楚了。”

事实上,正当企业也会对产品进行大力宣传,这本无可厚非。不同的是,高科技骗局常常只推出这些专家、媒体的造势“佐证”,至于那些权威部门对产品检测检验的数据报告等“直接证据”则避而不谈。郑念说,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投资者不来问,我也就不解释”。如果解释了,也多是从产品的前景如何好、政府一定会给予相应支持等套话出发,回避关键问题。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骗局 高科技 黄光民 水变油 媒体公关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