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城市对地沟油、非法食品添加剂和劣质食材追打取得成效时,我们却看到农村俨然已成山寨食品的集散地,而且随着监管的滞后,山寨食品泛滥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记者近期走基层时发现,在宁夏农村的小卖店里多次遭遇山寨食品,不是买到“健の橙”就是遇到“营养抉线”或者“康帅傅”。拿着这些包装几乎可以乱真,但质量大相径庭的山寨食品,让人啼笑皆非。
山寨食品在农村泛滥的情况不只存在于宁夏,在其他地方,山寨食品也比比皆是,如“几块薯片、锅巴,塞进贴有肯德基标志头像的圆筒,连生产日期都没有”的“啃德鸡”山寨食品堂而皇之地在农村集贸市场热卖。
细细想来,山寨食品如果仅是名字山寨,我们也还尚可抱着戏谑的态度娱乐一下,但可怕的是绝大多数山寨食品中一些国家禁止添加或添加量超出正常范围。食用了这些食品,轻则身体不适,重则威胁生命。
记者到相应监管部门采访时,多次提起山寨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但相关部门给出的多是“取证难”“查处难”等理由,按照他们的逻辑推理,山寨食品就没法治理。而另一方面,一些奸商之所以敢在农村这么干,除了农村相对闭塞,农民识假辨劣能力差外,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监管的盲区。
农村点多线长,质监、卫生等部门确实普遍存在人手不足、设备不够的问题。但与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比起来,这些理由只能是“借口”。在食品安全领域属于多年顽疾的地沟油,在联合打击下已成“过街老鼠”,这说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遏制山寨食品在农村的泛滥势头,其实并不难。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可以通过开通热线电话有奖举报的形式,鼓励农民参与到打击山寨食品的行动中。同时,山寨食品一旦查实,必须同时接受问责产地和销售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只有建立起严格的问责制度和追惩机制,才能让相关部门推掉借口负起责任,也才能真正让农村远离山寨食品的肆意侵害。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