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必须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是由医改自身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医改初期,首先从基层入手,强基固本,采取重点改革措施,切实弥补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发展的“短腿”,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题。基层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县级医院、城市大医院改革推进。这种从保基本、抓基层起步,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与多元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做法,有利于医改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三年来,新医改把基层作为重点,通过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13亿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的80元提高到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48%提高到70%左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由最初的9大类21项扩展到10大类41项。5个省级区域、40多个地市和160多个县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城乡统筹,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医保城乡一体化。基层医改的创新实践和成效,既减轻了城市大医院的压力,又为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医改千头万绪,需要通盘谋划、系统安排。新医改之初,国家不仅规划了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蓝图,而且提出了近期重点改革实施方案。这样既明确了医改的方向和路径,有利于保证改革持续推进,又可以让群众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受到鼓舞、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政府推进有抓手,有利于改革尽快取得实效。
深化医改,更需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有了突破,就可以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进。“十二五”医改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显然,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聚焦。同时,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重硬件转向重服务,医改面临的体制机制矛盾也更加突出,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因此更加需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
在加快健全我国全民医保体系方面,要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完善基本药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方面,要推进财政投入、药品招标采购、人事收入分配、创新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德医风等改革。要围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定价、使用、监管等环节改革,重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要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医改涉及方方面面,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基层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特岗医生制度,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规模;要创新医务人员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要扩大岗位绩效工资实施范围,推行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同待遇;要坚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做到远近结合、综合推进。
随着医改实践和认识的不断丰富深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基础更加扎实,保障更加有力。只要按照科学的改革路径,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把医改持续不断地推向深入,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张少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