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山城模式”——自通化市产业发展调查

2012-04-09 10:11:30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的55.9%、利润占4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7%和60.6%”、通化市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透过一组组数据和一项项荣誉,折射出通化在“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引领下,全市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力度之大。

2011年,通化市农产品加工、人参、医药、文化、旅游、葡萄酒、冶金及关联、能源、房地产、商品流通等十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420.8亿元,同比增长23.8%,占GDP比重的53.9%。其中,医药、文化、人参、农产品、旅游、房地产、葡萄酒、冶金等8个产业的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工业领域的6个重点产业实现产值1058.2亿元,增长3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实现利润49.7亿元,增长8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87.3%;实现税金28.1亿元,增长1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税金的88.6%,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3.7%。

通化十大重点产业增速之快,增幅之高,结构之优着实令人兴奋。其发展轨迹给人以启示。

润物无声夯实基础

——十大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探寻

“外部经济环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成为山城通化上上下下发展十大产业的共识。

打造“通边达海”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通化市重点谋划了通化至沈阳、丹东、长春等高速公路和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十路一场一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通沈、通丹、吉草等高速路的竣工通车,昔日交通闭塞的山城业已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集散地和我省东南部面向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开放前沿。大通道建设,为通化发展重点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通化市始终把加快城市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面打造东北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获得了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等殊荣。

打造最受欢迎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氛围的“直通车”、“一站式”服务是通化招商引资的成功法宝。同时,政策扶持为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石。通化市先后实施了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引导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去年,又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保健品产业、金属镁产业的发展政策。他们还以国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契机,助推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的瓶颈。目前,全市有上市公司9户、股份制企业83户。

科学实施升级产业

——十大产业发展过程的探寻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已经成为通化市科学发展十大产业战略的“必选题”。

正确处理好“新”与“老”的关系。在通化市,发展十大产业,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取而代之。他们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着力推动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产业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

冶金、医药、食品产业,一直以来就是通化的“三大支柱”产业。在处理“新”与“老”的关系上,通化依托本地既有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冶金及关联产业围绕通钢的上、中、下游产品做文章,洗煤、铁精粉、钢构、石油机械、钢渣水泥等围钢企业迅速发展;医药产业把握国家制定实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医药创新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人参产业振兴的“520工程”的机遇,不断向中药现代化和生物制药领域挺进。东宝药业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宏久生物的人参提取物等高科技产品纷纷打进国际市场;食品产业围绕特色资源,开发新产品。如通天酒业仅用10年的时间就成功跻身国内最大的甜红葡萄酒生产商之一。

正确处理好“规划”和“重复”的关系。通化市在发展十大产业中,注重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从产业中心型向产业外围型转变,不断拓展产业相关领域。如为医药产业谋划的医药包装包材园区,已有投资3亿元的百利克朗思包装印刷项目、投资5亿元的药用胶囊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利通包装印刷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形成了配套医药产业集散地。再如,依托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区域性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增长17.7%。

正确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产业升级中,通化市注重从分散自发型向园区集约型转变,以园区、产业基地、项目组团建设为载体,完善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以人参产业为例,人参药食同源试点获得国家批准后,通化将人参产品拓展到中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美容品等领域。康美新开河、一洋保健品等16户企业,人参茶、人参糕点、人参蜜饯等99个品种列入全省试点。还先后开工建设了康美新开河人参基地、紫鑫药业人参产业园、长白山人参贸易区等。

“十二五”时期,通化市将加快“十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打造冶金、医药、食品、能源4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千亿产值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千万吨精品钢生产基地和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

海纳百川集群集聚

——十大产业发展路径的探寻

实施“三化、三动”战略。去年,韩国浦项、美国辉瑞两户世界500强企业和步长制药、神威制药、威高集团等国内百强落户山城,四环制药实现当年落户、当年缴税3.7亿元。在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10个产业推进组积极协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开工建设条件,确保了通钢技术升级改造、祥元镁合金、丰生医药

园、龙•溪谷滑雪小镇、英额布康乐谷、包装印刷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上马。国原生物动物疫苗、阜康热电热源扩建、腾达铸管工业废渣精选再利用、修正药业柳河生产线、金宝药业冻干粉针生产线、吉康食品有机蓝莓深加工、利通彩印生产线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2011年,十大重点产业共开工建设项目636个,占全市开工建设项目总数的67.5%;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29个,占全市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总数的66.5%;竣工项目304个。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化市组织实施了“四个创新”工程,开发重点新产品115种,新产品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34亿元。

实施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玉米、水稻、生猪、果仁等10个主导产业和食用菌、山野菜、无公害蔬菜等8个新型优势产业;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带农户”产业化模式发展人参业和葡萄酒业,注重扶持一批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做大做强。修正药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修正药业、康华牧业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大泉源酒业、富霞种子等6户企业被评为省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实施盘活既有资源。重组、整合,为企业焕发了活力。通钢与首钢、通化特种水泥与亚泰水泥、新开河与康美药业、广东玖龙与华夏药业、北京中正万与卫京药业等企业重组后,现出勃勃生机。

实施标准化认证体系。注重加强标准化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化先后实施了新版制药企业GMP改造,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编制了葡萄酒产品标准体系表。取得了人参、葡萄酒、大米、松花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195户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创建了国家级的果酒及果蔬饮品检测中心和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和授权的检验项目达到32类、500余项。

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从“中国医药城”到“中国松花砚之乡”,从“通化葡萄酒城”到“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通化打造了一个个远近闻名的地域产业品牌。全市有“通化”、“新开河”、“东宝”、“修正”、“万通”、“王振国”等11件中国驰名商标,有“通化山葡萄酒”、“松花石”等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梅河大米”、果仁等240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

实施集约化发展模式。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通化经济开发区整合获省政府批准,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创新药物孵化(通化)基地建设项目业已启动实施。同时,还组织实施了“723”工程,全力推进7个通过省规划核准的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全市医药产业形成了加工、商贸、科研、教育、种植、医疗康复的“六位一体”和“三区十园一线”的发展格局;冶金产业园区264户企业形成了上、中、下游健康发展的产业链条。梅河口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柳河县畜牧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柳河县山葡萄酒特色工业园成为第二批省级特色工业园,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记者 丁陆阳) 实习编辑:孙瑞雪

相关新闻:

"美好吉林"吉林省文化产业创业人物颁奖典礼在长举行
吉林长白山引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
促文化旅游产业 铸魅力城市之魂
山东文化产业开始发力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通化市 十大重点产业  

精彩热图

奥运熊猫离宁返川结婚生子

汝窑葵花洗以2.78亿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