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政产学研"新思路 既"争名"又"争利"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摆起了包括宇通、日产、少林、中航锂电、格瑞恩、多氟多等二十多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展台,一排已经挂牌即将投入运营的电动出租车,作为河南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先进代表,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携科技部、省政府、省政协、科技厅等部门相关领导的“检阅”。随后饶有兴致的考察了河南师范大学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20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源关键材料的研发,开发了以隔膜材料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年产隔膜6000万平方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主导地位,目前研发的关键正极材料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作为汽车专家的万钢在河南师范大学考察了从整车到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电池材料生产、配套充换电系统等众多项目专利成果后表示,“你们要抓紧制定行业标准”。
作为河南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深度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突出代表成果,这只是河南师范大学引领的高校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日前,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该校校长焦留成作为全省唯一的学校代表作了题为《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典型发言。
“很多高校目前面临的状态是:科研经费不足,研究成果缺乏产业化渠道,相关产业有钱却受制于科研人才缺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主要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对接活动、向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邀请地方和企业领导到学校座谈、聘请企业技术高管联合培养研究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局以及实施人才培养“1+100”协作共同体计划等工作,让教学、科研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让师生及时了解地方发展趋势和企业技术需求,引导教师找准科研着力点,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的深度结合,实现了良性循环,优质发展”,焦留成说。
据他介绍,近年来该校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国家和河南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需求,及时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经济主战场。新的合作模式以政府和学校的组织、支持为主导,以引领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研平台的持续创新为保障,以企业的合作为支撑,以集团军式的协同攻关为手段,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真正改变了过去个体自发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校地的源头合作、双赢合作和可持续合作。
遵循这样一条思路,在教育厅、科技厅的直接领导下,该校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新乡市及其骨干企业联合建立了60多个重点科研平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教育厅平台14个。学校用科研产品挣来的钱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用于平台发展,并在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设立了70多个专职科研岗位,使得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还了解到,该校有机药物合成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就核苷的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进行源头创新,经过多年努力,解决了合成方法的关键难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一批理论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由于课题来源于企业,很快实现了产业化,结束了我国核苷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还兼并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制药企业,解决了20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主抓该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杨林告诉记者,他们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该校将持续发挥理科见长的基础研究优势,逐步树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在国内外的较大影响力。据美国科技信息所对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十年发表论文被引用情况的分析报道,河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前1%,在我国进入前1%的96所高校中居63位。
“这对于一所省级师范院校而言,我们觉得兴奋的同时又深感身上责任重大,一所高校能够引领新型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方法正确,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对得起部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焦留成校长激动地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城 通讯员 张文举 张颂奇)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