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兵一腔热血守护英灵30余载(组图)
陈光聚老人回忆往事
山东省潍坊市龙池镇的白塔烈士祠堂里,有一位87岁的老人每天都拖着伤残的左腿擦拭着烈士的牌位。
身着一套绿色军装的老人叫陈光聚,他已经在这个烈士祠堂里与先烈们的英灵相伴33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20多岁时为国家牺牲。”谈起失去的战友,他眼中闪着泪光。“许多烈士还没有结婚呢!”
在这个祠堂里摆放着昌邑等潍坊北部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牺牲的527位烈士的灵位。
除了每天擦拭这些灵位,老人每天都把祠堂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们应该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年政府又花钱把祠堂维修了一遍。”陈光聚操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对记者说。
站在烈士们的牌位前,老人兴奋地给记者诉说着当年他和战友一起为国打仗的故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战争给陈光聚老人留下的伤开始无情地折磨着他,他的肩背部、腿部都受过伤,走在祠堂的院子里他的步伐缓慢而艰难。
“两年前,我还能爬到架子上把灵位都擦一遍,现在不行了,”陈光聚指着大约4米高的架子说。
岁月使得陈光聚的听力和视力严重衰弱,但是这位老人仍然有着清晰的头脑和一副大嗓门。
陈光聚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23岁时成为一名解放军炮兵战士,伴随着解放战争南下,先后在山东、江苏、湖南、云南等九个省份留下了他战斗的脚印。朝鲜战争爆发,一列火车将他自云南拉往朝鲜战场,还没有穿上棉鞋就投入了战斗,当年他是一名高炮射手,并打下三架美国战机,至今谈起这些他依然感到自豪。
“打过那么多仗,抗美援朝战争是最艰苦、最惨烈的,我所在的连只有我和另外一个战友两个人活下来了。”陈光聚看着整齐摆放的烈士灵位说。
“所以我很幸运了,还活着。我也永世难忘那个年代和失去的战友们。”他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陈光聚放弃在部队提干和到地方政府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村里的民兵连长。“我没有文化,公家的事我做不了的。”他总是这样说。
1979年,龙池镇政府商量陈光聚让他看管烈士祠,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