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业理念引领就业 准备充足再上路
黄贵洲表示,他本人并不赞成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就开始创业,尤其是在尚未熟悉行业规则、缺乏团队建设、没有建立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目标的前提下就草率行动,“这个过程也许会收获一些经验教训,但同样会丧失大量的机会和时间,就其成长而言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先成为一个好员工,才能成为一位好老板,这也是我的亲身经验。”黄贵洲建议,大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在就业过程中,熟悉行业现状,解决资金、项目和管理等方面难题,并根据自身情况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准备充足后再上路。
于澎田认为,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建议,大学生应多学习,多实践,将创业当做一次特殊的学习经历,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大学生创业者中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学生应从心态上进行根本转变,摆脱创业就是“办公司”的狭隘观念,树立“大创业”意识,用创业的理念引领就业,不要抱着“我是在替别人打工”的心理去求职,而是要“让你应聘的岗位为你服务”。
学校则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管理、财务、法律等相关创业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摆脱“被雇佣”的心理暗示,融入相应的“创业精神”。于澎田说,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社会和市场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
同时,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帮助,摒弃条条框框的约束,根据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较为宽松和包容的创业环境,以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