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佳木斯大学“翼翔”团队凭借其创业项目——高楼逃生器,一举摘得大赛桂冠,获得15万元创业资金。但谈及今后的发展和创业前景,这支团队却表现出担忧。专家建议,社会、学校及大学生创业者应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用创业理念引领就业,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路上“关卡”多 创业大赛孤木难撑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大学生创业也因此形成浪潮,名目繁多的创业大赛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怀揣创业梦想的学子们将参加比赛当成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然而,在创业大赛诱人的奖励承诺背后,却是大学生创业者难以逾越的现实创业“关卡”。
李冉2009年率领其团队夺得了某创业大赛的冠军,得到5万元创业资金。为此李冉着实兴奋了许久,但后续发生的事情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申请营业执照,手续办理很复杂,拖了很久,比赛中承诺的相关优惠政策也并未兑现;我们做的是环保实体工程项目,真正着手时才发现不仅政府审批比较麻烦,而且5万元的奖金全都投了进去也不见效果,筹集资金成了一大难题;作为在校学生,我们对相关公司管理、产品推广和政策法规也不熟悉,缺少有经验的前辈全程指导,因此在大赛规定的两年创业期内并没有取得成果,这次创业失败得很彻底。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会主席于澎田教授表示,大部分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并不能形成有效助力,许多现实的创业问题不是靠比赛就能解决的。
于澎田表示,与比赛简单的赛制相比,真正的创业大赛应该是一种学习型比赛,让参赛团队边学边比,在比赛过程中开展涉及管理、法律、财务等相关企业知识的讲座和实践,再让选手们将学到的知识通过比赛得到印证。
安博职业教育运营集团总裁黄贵洲表示,在自己担任过评委的几场创业大赛中,80%团队提出的创业项目都并非自己的创意,而是将导师的项目进行转述,没有经过深刻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判断。黄贵洲认为,商场竞争很残酷,不会因为是大学生就对你心慈手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创业行为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