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青菜是1元还是2元,高收入者也许不关心,但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却是一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生活大事。正在召开的各地两会上,食品、房价、出行等三大民生难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让百姓吃得起、住得好、走得通?
稳住物价:要从“百姓餐桌”抓起
“这两天普陀区的青菜最便宜,每斤最低只要5毛钱。”1月18日,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市长韩正列举一串数据跟代表委员谈菜价——
“我们最担心两种天气,一种是35摄氏度以上,一种是0摄氏度以下,因为都会导致绿叶菜减产”“50%的市郊种植户是散户,很辛苦,风险大,必须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每亩菜地为他们投保98元,市政府出50%,区县出50%”……
小小青菜连着百姓餐桌,不是小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正东说,去年四季度以来,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重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菜篮子”的稳定关键在于“菜园子”的建设。陕西省富君委员认为,应逐步建立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重点建设近郊速生叶菜等不耐储藏的蔬菜基地,保障市民蔬菜平稳供应。同时,还应对承包抛荒农田种植蔬菜的大户给予一定奖励。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菜场都是由政府扶持或掌管的公益性机构。”上海市郑惠强代表说,国内城市在规划建设大型住宅社区时,应将公益性菜市场纳入公建配套范围,并保障菜市场布局与区域人口总量、分布、流动相适应。
一边是稳定食品价格,一边应完善食品补贴制度。上海市总工会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可考虑编制“菜篮子价格指数”。根据指数变化,对低收入居民及时采取价格补贴措施,通过科学调控解决补贴的随意性和滞后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