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目标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
今年的就业工作主要预期指标显示,本市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需促进17.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5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为此,本市将围绕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从事“绿色就业”城乡劳动力等方面的政策帮扶;完善促进区域就业均衡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和失业预警标准。
“大学生村官”保持8000人
本市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定“村官”队伍。加大企业吸纳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等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岗位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等办法,继续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使队伍稳定在8000人左右。
本市将通过社区岗位安置和用人单位招用帮扶10万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和服务,全年扶持6000人创业,带动2.4万人就业;深入推进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充分就业社区(村)达到60%。
■部分举措
市级机关招录“基层一线”公务员将达100%。今年,除特殊职位外,市级机关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100%,区县要达到80%,做好“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定向考录工作。
扩大公务员公开遴选范围。今年,继续扩大公务员公开遴选范围,选拔优秀基层公务员充实党政领导机关,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对竞争上岗工作加强政策指导,提高竞争上岗人员比例。
确保农民工工资无拖欠。今年加大对拖欠工资,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无拖欠工资问题。本市全面推行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劳动合同集体协商“彩虹计划”。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其中,30人以下小企业签订率达到85%以上,地方企业城镇职工续订率达到85%以上。
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标准将提高。今年,本市将完善培训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和工种,提高补贴标准。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健全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将培养高级工5万人,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
开通国际人才来华绿色通道。今年,本市将研究制定高层次外国专家特聘制度以及因公出国(境)培训、外籍人员在京工作管理等政策。建立在京工作高层次外国专家数据库,开辟金融街等国际人才聚集区来华许可办理的绿色通道,搭建市区两级管理服务体系。打造10个高端精品引智项目,建立10-20个优质境外培训渠道。
中关村建职称评价快速通道。今年,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人才引进机制向全市重点产业、区域和项目延伸。研究制定加强非公经济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等重点产业区域试行职称评价快速通道,突破学历、资历、身份限制,选拔优秀人才。
■新政焦点
企业外地职工也将享生育险
【新政】本市机关、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将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统一各类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待遇和标准,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外地户籍职工等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
【解读】本市生育险政策适用人员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包括生育津贴,即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同时还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即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还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生育险制度对保障育龄妇女生育和就业时的权益有着特殊意义。女职工孕、产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个人及企业不负担,减轻了企业负担和在招收女工时的顾虑,有利于育龄妇女生育权益的落实和促进妇女就业。
【案例】
外地职工生孩子自掏腰包
张女士和周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不过张女士是北京人,参加了生育保险,而周女士夫妻二人都是非北京户籍。
张女士在住院生产时缴纳了5000元押金,出院退了3600多元,她自费的部分大部分是住单间的床位费,如果住最普通的多人间,床位费也可报销。除此之外,在产假期间,她还领到了生育津贴。
周女士生产费用是6000多元,全部自掏腰包。公司在周女士产假期间按照平均工资的标准为她发工资,金额与张女士的生育津贴差不多。对此,周女士很不满,认为这有歧视外地人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