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经济增长9%左右
2011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GDP增长9%左右。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考虑到价格上涨因素,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可能比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来,外贸偏快增长的势头超出预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适当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尽管上一轮基建投资的高峰期正在过去,但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
综合来看,2011年经济增速由于基数影响,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11年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继续处于潜在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
CPI温和上涨
由于绝大多数工业品仍然供过于求,经济需求不存在明显过热的情况,2011年我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两大因素决定2011年我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0年。一是翘尾因素,由于最近几个月的物价环比持续上涨,截至11月,翘尾因素对2011年物价的上行影响已经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1年翘尾因素将比这略高,给2011年物价调控带来很大难度;二是推升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可能继续显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在稳健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涨幅可能位于4%-5%的区间。2011年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将削减,物价涨幅很可能适度回落。
积极财政侧重调结构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由于经济企稳势头继续显现,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缩减至10000亿元以下,略低于2010年105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经济存量规模的扩大,预计2011年赤字率将降至2%-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除了为经济增长“托底”、为“十二五”开好局之外,还将更明显地侧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开工投资增长将放缓,保障性住房、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仍将较大。
“三率”再度齐动
2010年,我国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率”均有所变动。2011年“三率”齐动的现象可能再度出现。为进一步抑制通胀预期,缓解“负利率”状况,2011年央行可能适时上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发挥回收过剩流动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上调至20%左右。
2011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善外汇收支平衡,抑制输入型通胀,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3%左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这一趋势已经得到重视。收入分配调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成为关键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等。
“两税”改革有突破
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近来一直是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两项税制改革工作均在稳步推进,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个人所得税方面,目前我国的最低扣除额是2000元,未来除了适当上调该额度外,还可能适当缩小税级并调整税率,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房产税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并进行试验性的房产税政策空转。“十二五”期间我国个人房产将逐步纳入征税范畴,具体征收范围最初可能不会涉及大部分社会群体。
楼市高位盘整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由于价格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期楼市调控尤其是抑制投机的政策不会放松。
2011年楼市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紧货币信贷以及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之后,开发商可能由于资金链紧张而进一步降价,刚性住房需求可能对降价作出积极反应。当前通胀预期高涨进一步加剧了楼市走势的复杂性,一方面通胀预期使得居民投资房地产保值增值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加息通道的开启加大了住房投资的成本。
区域发展规划继续推出
近两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从战略意义上讲,区域政策将着眼于培育新的增长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区域来看,内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区域发展规划。
顺差规模进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达到1706.64亿美元,低于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稳定和拓展外需,同时扩大进口规模。预计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进口可能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投资增速将持续偏快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业单独的振兴发展规划有望出台,节能环保等产业的重要性也将继续被高度重视和强调。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