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旭作品:天恋
11月17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北京画院、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宫联合主办的王林旭“超象”艺术展暨研讨会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自1990年初以来,以墨竹大写意而著名的画家王林旭,全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水墨实验,他上溯梁楷、徐渭、八大、石涛等文人画借象写意之源,以其人文自觉汇入自民国以来张大千、林风眠、刘国松、吴冠中诸大家的笔墨经验之流,继而研学游艺在日本、北美东求西索,融合中西,转益多师。逾越不惑与天命,以其“超象”的综合水墨语言风格,独辟蹊径,蔚然自成一家。这个独异过程的生成与流变是经由写意、大写意、泼墨、泼彩,逐渐逼近东方式抽象,心源与造化互动递进,进而基于宣纸纸本之上的综合,直到抵达神奇而雄浑之大化境界。艺术家是要创造一个未曾有过的“超以象外”之艺术经验,以获得事物的新感受,所以那些自然万物、日常生活中的客观性原则,在艺术上便变得不重要,甚至被废弃。20世纪抽象艺术的经验与法则即如此,然而不同的是,王林旭的“超象”是在意象(如石涛的“一画”)和抽象(如康定斯基的“神秘通灵”)二者的深层结合与爆破。
细绎起来,王林旭的“超象”,不仅仅是笔法或墨法的技术或形式法则——而现代水墨艺术本身的问题,也不在于掌握或发明此类技术的过程——而在于使用它们来表达艺术家的经验,并赋予一种反思的形式。因此之故,水墨的现代性或当代性的面向就不属于艺术进步论问题,而必然聚焦于内在精神的变革,而每一显著的变革,都出自艺术家独特的经验包括未经反思的经验。所谓艺术经验的反思,当然不再将艺术家的身份定位于思想家、先知、先锋,为大众脱盲、治疗、启蒙,评价正义、良心、和谐一类,而却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调节自身的认同与使命,也就是艺术家主体个性和艺术的精神性关系,这正是主体和意义最深刻的一种关系,水墨艺术家通过笔墨语言这一比任何团体、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也更为可读的“实体”,从思想、感性和智性的多重逻辑之外获得创造的自由。